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7-04-14 瀏覽次數:265
體外診斷上市公司分為三類模式,發展路徑及特點各有不同。根據不同公司的盈利模式,分為制造業、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和集采供應商,不同模式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各有不同。
一、制造企業:行業洗牌,導致企業分化加速
體外診斷行業細分領域多,各細分特點不一致,然而由于整體毛利水平高,進入門檻低,導致在2009-2014年快速發展和野蠻生長,部分子行業進入紅海深水區,比如生化試劑,然而2014年后,行業監管迅速收緊,行業出現分水嶺。醫療產品,由早期的無差異價格競爭,逐漸走向產品和研發驅動的品牌競爭,優幣逐劣幣,必是未來的主流價值觀。長久以來堅守質量為核心、研發為生命的企業將在這輪洗牌中得以穿越風雨,涅槃重生。
1.為有源頭活水來,研發是制造企業的生命線。以產品為核心的公司,研發實力和投入是未來不斷增長的源頭。單產品長久保持高增長,理論上是難以實現的,尤其對于體外診斷分支較多的行業,因此新產品的注入是為未來保持增長的必要因素。而非資本化的研發,更加彰顯了企業的發展自信和優秀的現金流狀況。
2.模仿、復制的時代紅利已經過去,后來者必須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隨著體外診斷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節奏加快,率先登錄資本市場的企業,將搶占資本先機。曾經復制模仿的企業在登錄資本市場后,融資能力有了質的飛躍,通過研發和企業內部管理建設,走向正規軍。復制、模仿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新進入者必須以技術創新和差異性來爭取一席之地。
3.上市企業之間的合并與被合并,未來不遙遠。隨著競爭地位和格局不斷分化,部分企業并不能快速適應市場的變化而逐漸丟失領地,甚至持續出現負增長。如同歐美發達國家,未來必將進行上市企業間的整合,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二、獨立醫學實驗室:由單一實驗室變為區域合作模式,鹿死誰手尚不明朗
獨立醫學實驗室起源于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發展至今有近100年的歷史。其核心商業模式是降本增效,以規模效應,提供醫學檢驗服務。借助于美國商業保險的推動,美國第三方實驗室快速發展。美國醫療體系特點與中國不同,集中的大型醫院較少,79%為私立醫院,規模相對較小,因此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診斷實驗室需求量巨大。同時美國的醫生執業自由,相當一部分醫生有自己的私人診所,私人診所是沒有財力支持自設檢驗科,同時日標本量較少,單個標本成本高居不下,因此樣本檢測基本都需要外送服務。ICL可以集中測試,達到規模效益,實現盈利,同時美國政府和商業保險機構可以覆蓋第三方診斷費用,更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第三方服務中心,如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第三方影像等服務中心,鼓勵社會資本流入,共建實驗室。然而整個行業的模式仍然處于摸索狀態,主要可分為區域檢驗中心和點狀的大型檢驗中心,兩種模式在激烈交錯中競爭。行業在迅速增長的過程中,呈現一些特點和趨勢:
1.政府介入獨立醫學實驗室的建設,行業呈非市場化狀態。
2.檢驗互認的需求提升,非門急診檢測數量下降,尤其是高端項目的檢測。由于非門急診項目對時效性要求不高,其檢測價格又相對較高,互認的需求在現階段主要針對該類項目。隨著檢驗結果互認政策的推進,高端項目整體檢測量會下降。
3.國產設備的崛起,基層醫療機構自測能力具備了提升的硬件條件。由于中國與美國的醫院結構、商業保險發展階段、居住模式有較大的差異,第三方實驗室的發展會走出一條有中國特點的路徑。行業會在短期內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行業龍頭會持續享受行業增長紅利。
三、集采打包供應商,行業銷售模式的顛覆者
在2009-2012年,行業整體的銷售模式以傳統的銷售為主,廠家以單產品的銷售為主,逐步進入檢驗科,儀器和試劑均是通過代理商進行分銷或者部分通過廠家直銷,隨著項目和產品的逐步增多,廠家的銷售模式轉變為多產品銷售。廠家的產品也由早期的生化、血球、膠體金等等產品線逐步擴展到全產品線的布局,檢測項目也由早期的基礎項目逐步擴展到高端項目。
2012-2015年,行業逐漸轉為小投放模式,即通過儀器免費或者少量首付的方式,代理商通過墊資、租賃等模式,賺取耗材的利潤。
2014-2017年,行業銷售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集采打包模式以摧枯拉朽的速度在發展。隨著體外診斷行業產品項目和種類的逐漸增多,體外診斷耗材的管理成本在不斷上升,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醫院慢慢退出產品的庫存、物流、采購等管理環節,交由專業的服務商來完成。行業逐步出現了一種新的營銷模式:集采服務。檢驗科的建設、采購、售后、增值服務都交由廠家來外包完成,檢驗科達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該趨勢通過我們實地調研醫院和代理商,統一認為打包趨勢是未來的銷售模式。部分廠家在2015-2016年開始大力并購渠道,最終目的是為了搶奪客戶資源,集采協議通常存續期是5-8年,在這段時間內,客戶資源被獨家或者少數幾家企業鎖定。進口品牌應對銷售模式轉變也相應調整了常規銷售策略,專門給予打包企業獨有的銷售政策,凌駕于代理商之外,價格更有競爭力而不限制區域。2016年全國共有醫院超過20000家,整體檢驗科托管打包估算超過1000家,目前打包醫院數量占比約為5%,市場依然有打包空間。
行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敏銳的企業都意識到巨大的商業機會,然而集采模式也具有一定的門檻。我們認為滿足如下三個條件的企業進入門檻較低:
1.資金雄厚,以上市公司為佳。打包醫院在早期階段,由于從傳統的經銷模式轉為醫院直銷模式,資金賬期會拉長,對現金流的要求比較高,因此持續的現金是維持集采模式的重要因素。
2.起家多品牌代理,具有高效服務基因的公司。體外診斷儀器型號繁多,儀器進入醫院后需要進行很多復雜的安裝和維護過程。首先對環境進行勘察,場地,水電,信息系統準備。然后用服裝機,操作培訓,裝機測試驗收報告。后來臨床應用上項目,參數,質控,平時問題解決。最后是裝機后用服走訪,維護等等,因此對于服務的依賴要高于藥品。做過多品牌代理的廠家,已經有多年的服務經驗,培訓和管理門檻對于其他進入者來說相對較高。
3.代理或者自產產品種類繁多。產品單一或者種類少,在集采打包模式中競爭力相對較弱,客戶的需求和成本兼顧,需要對產品有深刻的認識,只有產品豐富,才能根據客戶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方案優化設計。既能守住客戶資源又能通過有效的管理而進行盈利。
集采供應商通過服務加強與檢驗科的粘性,代理的作用逐漸淡化,行業銷售模式市場化,以產品和服務來取勝。而對于醫院而言,在經過短暫的過渡期后,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是必然結果。而對于病人而言,試劑耗材的規范化管理,檢測和診斷的風險也在逐步降低,整個行業趨向更加透明和規范的模式。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