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7-04-26 瀏覽次數:91
山西農業大學2017年誠聘高層次人才計劃
山西農業大學 簡介
山西農業大學是我國著名的高等農業學府,山西省唯一的農業高校,建國前山西省兩所本科高校之一,首批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授權的高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高校,省政府與農業部共建高校,山西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百年學府,歷史厚重。學校始建于1907年孔祥熙創辦的私立銘賢學堂,后發展為私立銘賢農工專科學校、私立銘賢學院,與山西大學堂一起,開創了山西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1951年改私立為公辦,成立山西農學院;1979年更名為山西農業大學,成為改革開放初全國99所重點大學之一。在109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立足山西,面向全國,服務“三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科技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為山西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鑄就了“崇學事農、艱苦興校”的辦學精神,積淀了“甘于奉獻、敬業樂教”的教風,“勤奮學習、注重實踐”的學風。建校以來培養了10萬余名各類人才,分布在大江南北,各行各業。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和黨政干部,如太谷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張維琛,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副館長趙振鑫,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郝德青,中央黨校副校長侯維煜,外交部紀委副書記朱霖,八路軍129師新編第10旅30團政委馬定夫,吉林省委書記王大任,河南省委書記張樹德,北京農業大學校長安民,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譚紹文,山東省委書記高克亭,交通部部長李清,國家海洋局局長羅鈺如,山西省政協主席鄭社奎,山西省政協主席金銀煥,山西省紀委書記馮芝茂,山西省政協副主席湯祊德,山西省政協副主席聶向庭,山西省人大副主任張銘等;培養了一大批科學家,如2012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鄭哲敏,中科院院士王志均,中科院院士席承藩,中科院院士郭承基,工程院院士朱尊權,中國科學院院士莊文穎,中科院院士高福,全國著名大豆育種專家王綬,養豬專家張龍志,養羊專家呂效吾,養牛專家冀一倫,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干事王韌等。
農科為基,特色鮮明。現有農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林學院、園藝學院、資源環境學院、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文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體育教學部、軟件學院、城鄉建設學院、中德學院、信息學院等教學單位。學校的學科專業涵蓋了農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8個門類。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4個,省級優勢學科1個,省級特色學科4個,省優勢學科攀升計劃學科1個,省服務產業創新學科群1個;本科專業62個;成人函授本科專業11個,成人函授專科專業6個;主考的自學考試本科專業4個,專科專業5個。
匯聚人才,作育良才。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萬余人,教職員工1700余人。教師中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60余人,“青年三晉學者”4人,省“百人計劃”入選者26人,中央聯系的高級專家1人,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28人,省教育廳聯系的高級專家43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9人,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14人,省“131”人才項目第一層次柔性引進院士10人,第二層次知名學者和學術帶頭人65人。學校大力實施質量工程,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實驗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農科教人才合作培養基地1個;省級教學名師29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建設點16個,省級精品課程16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4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先后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00余項。有博士生導師63人,碩士生導師300余人,省級研究生教育優秀導師團隊3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優秀導師8人,省級研究生培養基地1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6個。大學生在全國或山西省大學生英語競賽、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數學建模競賽中屢獲獎勵,獲山西省首個全國“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本科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實施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8個專業本、碩統籌培養改革,設立了卓越農林管理人才實驗班,實施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工程,成立了山西省首個創業學院。建立了200余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涌現出了以山西省首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江利斌、“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馬紅軍為代表的一大批勇立時代潮頭的創業就業典型。學校與美國歐柏林大學有長達百余年的合作歷史。與德國安哈爾特應用科技大學合作培養本科生,累計派出1100余名學生。與臺灣朝陽科技大學、波蘭熱舒夫信息科技與管理大學等學校開展交換生項目。與美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愛爾蘭、新西蘭等10余個國家的高校開展合作交流。改革開放以來,先后有500余位外國專家、教師來校講學、授課;學校先后派出300多人次出國學習進修。
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現設有農業部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部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國家電子計算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西分中心;有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教育廳創新基地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級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5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2人,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首席專家7人、副首席專家5人、崗位專家45人,省“12316”三農服務熱線專家44人,省星火科技“12396”科技信息服務專家6人,農科110專家11人,企業科技特派員7人,農村科技特派員137人。“十二五”期間,形成了大豆遺傳育種、豬遺傳育種、羊遺傳育種、食用菌、設施農業等十大優勢研究領域。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941項,其中縱向1253項,橫向688項,產出動植物品種、專利、地方標準等239項成果,連續三年分別獲得山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晉汾白豬(農業部主導品種)、晉農1號達烏里胡枝子、晉嵐絨山羊3個動植物新品種是山西省豬、草和羊產業唯一的國家級品種。2014年進入中國大學年度科研經費上億排行榜。
面向三農,服務三晉。學校把論文寫在田野,把項目做在農村,形成了八大優勢和特色科技服務體系。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專項服務行動和“百團大戰”專項服務行動,有近百支科技服務團隊活躍在生產實踐一線,有21個項目列入了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34個項目列入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示范行動項目。面向11個市、90余個縣區、100余個大中型企業開展了科技服務合作。在全省和周邊10余個省份推廣紅棗防裂果、食用菌栽培、谷子生產機械化、晉汾白豬、鈣果、大豆、設施蔬菜等80余個新品種,140余項先進實用技術,創造經濟效益近200億元。學校是山西省農民教育和農村干部培訓的重要基地。改革開放以來累計培訓涉農管理干部、技術人員、企業家等300萬人次。近年來通過山西省“分類送學”、“陽光工程”等項目,提高了培訓工作的組織化、規模化水平。
古今交融,讀書圣地。校園建設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園中有園,文明和諧,是讀書治學的圣地,修身養德的圣地。校園占地面積2240畝,毗鄰同蒲鐵路、大西高鐵、108國道、太太公路、太長高速、龍城高速,到太原市區、武宿機場均在1小時車程內。“山西銘賢學校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完整保存了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建筑群,是山西省近代教育史、農業發展史、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的鮮活史料。學校是全國綠化模范單位,校園綠化面積達50萬平方米,主校區綠化覆蓋率達85%以上,百年以上古稀樹木有100余株,名貴、稀有樹種50余種。學校教育資源雄厚,有紙質藏書150余萬冊,紙質期刊500余冊,電子期刊2萬余種,儀器設備總值3億余元,為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及開展學術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良好保障。
山西農業大學歷經百年滄桑,欣逢科教興農、人才強國的難得機遇,肩負著為現代農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嶄新使命,在建設特色鮮明、全國知名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一)農學:作物學、植物保護、獸醫學、林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畜牧學、水產、草學
(二)理學:生態學、生物學、地理學、數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地質學、統計學
(三)工學:力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林業工程、農業工程、機械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訊工程、建筑學、風景園林學、城鄉規劃學、電氣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
(四)管理學:公共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
(五)人文社會科學:哲學、法學、政治學、歷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體育、美術學、設計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
1.科研啟動費主要按其論文質量和數量決定。論文限攻讀博士學位或博士后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并有檢索報告的論文。在線出版且標明年、卷、期和頁碼的論文,并提供所發表論文雜志本年度被SCI收錄的檢索證明。論文出版后需提交本論文的SCI收錄檢索證明,以供審核。科研啟動費按最終審核結果資助。應聘人員提供的論文統計截止時間為簽訂就業協議時。
2.計算辦法如下表
表一:農、理、工類科研啟動費計算辦法(單位:萬元)
SCI分區 |
篇數 |
金額 |
備注 |
1區 |
1篇 |
17 |
1.SCI收錄論文以中國科學院每年公布的JCR分區表為依據; 2.以個人SCI收錄論文中所屬最高水平論文作為科研啟動費基數,每增加1篇按所對應分區增加標準累加資助經費; 3.科研啟動費最高上限為25萬元人民幣。 |
2篇 |
21 |
||
增加1篇 |
3 |
||
2區 |
1篇 |
13 |
|
2篇 |
16 |
||
增加1篇 |
2 |
||
3區 |
1篇 |
10 |
|
2篇 |
12 |
||
增加1篇 |
1 |
||
4區 |
1篇 |
8 |
|
2篇 |
9 |
||
增加1篇 |
0.5 |
對于工學門類各學科的應聘博士畢業生,發表在學術期刊正刊上的論文被EI收錄的按以下計算:
發表在國外期刊,或發表于國內列入1A級期刊,被EI收錄的,1篇10萬,2篇12萬,2篇以上每多1篇增加1萬;發表于國內1B級期刊并被EI收錄的,1篇8萬,2篇9萬,2篇以上每多1篇,加0.5萬。科研啟動費最高上限25萬。發表在會議論文集、系列報告或叢書上的論文,雖被EI收錄,不計入。
表二:人文社科類科研啟動費計算辦法
文章分類 |
篇數 |
金額 |
備注 |
SSCI |
1篇 |
15 |
1、以其發表論文中所屬最高類別論文作為資助經費基數; |
增加1篇 |
1 |
||
CSSCI |
1篇 |
9 |
|
增加1篇 |
1 |
||
1A級 |
1篇 |
8 |
|
增加1篇 |
0.8 |
||
1B級 |
1篇 |
7 |
|
增加1篇 |
0.5 |
1、國內博士、博士后稅前22萬,海外(含境外,下同)博士、博士后27萬。上崗后即發放1/2,剩余部分分5年逐年發放。
2、為新入校博士發放12000元租房補貼。
擬引進博士的配偶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及以上的,博士在校工作期間,經過雙向選擇,學校可按人事代理形式為其安排工作。考核合格,其工資福利待遇參照我校正式在編人員計發。配偶學歷為本科及以下,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按勞務派遣形式安排工作。學校負責安排博士子女在附屬學校入園入學。
若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項,可獲評晉農新秀,每年再發2萬元“晉農新秀獎勵性績效工資”
學校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距離太原武宿國際機場50公里;距離太谷火車站2.6公里,距離太谷西站(高鐵站)9.5公里,距離太谷東(在建高鐵站)7公里;距離太谷高速口10公里。
聯系人:田老師
聯系電話:0354-6285291
電子郵箱:sxndzprc@163.com、sxndzprc@126.com
(投遞簡歷郵件主題:中國博士人才網 姓名 學歷 專業 應聘崗位名稱)
山西農業大學人事處
二〇一七年四月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