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7-05-02 瀏覽次數:254
翻檢過往,近年來多次出現魚精蛋白溴吡斯的明片、平陽霉素等廉價救命藥斷貨的情況。有輿論認為,低價又安全有效的藥品在市場上消失,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惑和經濟壓力,成為醫患關系緊張的潛在因素。
以“絲裂霉素”為例,是國內眼科界青光眼手術標配用藥,但是主要生產商于2014年被收購,停止絲裂霉素生產,最后一批藥物批號有效期是2016年11月,當庫存用完,也就意味著眾多患者面臨失明危險。
實際上,廉價藥頻現“藥荒”,早在前幾年就引起了公眾的重視。制藥、流通廠商沒有利潤空間,所以不愿生產經銷;一般廉價藥的替代藥物,要么是價格高,要么是達不到應有效果;相關部門的不重視,或是沒有行之有效地保護措施,就導致了要么廉價藥成“天價藥”,要么廉價藥日漸式微,甚至是瀕臨絕跡,這些無疑使廣大患者雪上加霜。
對于廉價救命藥的“診治”,無論是媒體還是專家,總有一些可行性的建議,比如,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相關利益主體的市場行為;建立以早期預警為核心的干預機制;建立藥品短缺信息平臺,實時發布短缺信息;從生產端入手,建立生產激勵機制;資金、稅收等給予傾斜政策和財政補貼等等。可以說,這就是綜合“處方”。
但是,上述“處方”唯有真正按方施藥,才能確保廉價藥不“稀缺”。可現實是,探討的多、建議的多,實施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比如,盡管我國針對藥品短缺也曾出臺相關政策,并且也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但由于缺乏細化指標,而且也缺乏嚴格監管以及問責制度,從而致使藥品短缺尤其是廉價救命藥“藥荒”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廉價救命藥“藥荒”,唯一的解決路徑就是需要“因病施治”。無論是法律法規的完善,還是相關部門的市場監管,一方面調動起藥企生產的積極性,既保障企業有錢可賺,又能確保廉價藥的供應;另一方面,也要在價格上進行穩控,確保這些藥品提質不提價。可以說,這也是紓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定意義而言,缺少廉價救命藥比缺醫更令人揪心。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廉價藥“藥荒”是亟待破解之題。面對一再發生缺藥的傷痛,個中緣由,老百姓雖說不出子丑寅卯,但是切身的體會還是有的,就是不再“一藥難求”。故此,對廉價救命藥缺失這一“頑疾”,該給予重視,并抓緊診治了。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