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7-05-02 瀏覽次數:154
四種醫聯體模式
根據此前試點區域的實踐經驗,針對省、市、縣等不同地域特征和實際情況,《意見》提出:
(一)在城市主要組建醫療集團。在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由三級公立醫院或者業務能力較強的醫院牽頭,聯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院、專業康復機構等,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在醫聯體內以人才共享、技術支持、檢查互認、處方流動、服務銜接等為紐帶進行合作。
(二)在縣域主要組建醫療共同體。重點探索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與鄉村一體化管理有效銜接。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和縣域龍頭作用,形成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構建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三)跨區域組建專科聯盟。根據不同區域醫療機構優勢專科資源,以若干所醫療機構特色專科技術力量為支撐,充分發揮國家醫學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其協同網絡的作用,以專科協作為紐帶,組建區域間若干特色專科聯盟,形成補位發展模式,重點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四)在邊遠貧困地區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大力發展面向基層、邊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遠程醫療協作網,鼓勵公立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資源縱向流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
城市與農村之間可以城市三級公立醫院為主體單位,在已建立的長期穩定對口支援關系基礎上,通過托管區域內縣級醫院等多種形式組建醫聯體,三級公立醫院可向縣級醫院派駐管理團隊和專家團隊,重點幫扶提升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與水平。
同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意見》提出國家級和省級公立醫院除參加屬地醫聯體外,可跨區域與若干醫聯體建立合作關系,組建高層次、優勢互補的醫聯體,開展創新型協同研究、技術普及推廣和人才培養,輻射帶動區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而這對于全國知名的醫療機構或帶來更多的發展利好。
醫聯體,分級診療的真正抓手
4月29日,在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2017年會上,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發起,全國百家醫院、產業機構共同參與的全國醫聯體聯盟正式在上海成立。這是全國首個由全國性行業協會聯合醫療機構、產業機構共同成立的開放式醫聯體平臺。該聯盟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韓德民擔任理事長,微醫董事長兼CEO廖杰遠擔任副理事長,烏鎮互聯網醫院院長張群華擔任秘書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廣東省中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等百余家知名醫院院長擔任聯盟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及理事。聯盟常設機構為中國醫促會醫聯體分會,這是首個由國家一級行業協會成立的醫聯體分會,由韓德民院士擔任主委。
在此次大會上,微醫董事長兼CEO廖杰遠接受醫谷采訪時表示,醫聯體將是國家推進分級診療戰略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出臺的《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除明確醫聯體建設的四種形式外,更是在運營機制上也給予了保障。
《意見》提出醫聯體建立責任共擔和利益分配機制,調動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積極性,鼓勵醫聯體內醫療機構在保持行政隸屬關系和財政投入渠道不變的前提下,統籌人員調配、薪酬分配、資源共享等,統一調配醫技等資源,發揮現有資源的最大使用效率。
《意見》特別明確醫務人員在簽訂幫扶或者托管協議的醫療機構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而這一點,在廖杰遠看來,為醫聯體內醫務人員從事執業活動和獲取相應報酬提供了制度保障,特別是對于跨區域、乃至跨省組建專科聯盟形式的醫聯體,掃清了執業障礙。因為目前的多點執業基本都局限于單獨的一省范圍內。一定程度上說,此次《意見》的出臺,也是促進了“飛刀”形式的合法化。
在分級診療推進過程中,重中之重的一點是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醫技水平,只有看病水平提高了,三甲醫院看病爆滿的現象才會減少,沒有了長途跋涉、異地冷遇的心靈沖擊,患者、家屬對醫療的抱怨才會越來越少,醫患關系才會更和諧。正是基于多年從業經歷和醫療現狀的深刻感悟,在韓明德院士的倡導下,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在2016年11月26日正式啟動了“華佗工程”。
據韓德民院士介紹,作為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專項醫療技術幫扶項目,華佗工程的核心目標是要實現適宜診療技術下移,建立功能性全民健康檔案,發揮中醫藥優勢,開展全民、全面、實時的健康管理服務,而此次全國醫聯體聯盟的成立則為“華佗工程”在全國范圍內的落地提供了更堅實的基礎。
在重慶市大足區人民醫院落地的華佗工程大足區示范基地,圖為韓德民院士在親自示范鼻內鏡手術并進行了現場網絡直播
韓明德院士表示,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目前下設121個分會,匯聚了國內各個醫學專科領域的頂級專家資源,而如何高效的將專家資源、醫技資源傳遞到基層醫療機構,是其一直以來都在思考的問題,而此次與微醫的合作則為解決這個難點提供了基礎。互聯網就好比路,有了路,信息、資源都會流動起來,事情也就好解決了。
“成立7年來,微醫已經建立了全國性的運營團隊,形成了成熟的涵蓋六大系統的醫聯體平臺,積累了豐富的線上線下的運營能力。這將為華佗工程的落地和專科醫聯體的建設提供有力的運營保障。”廖杰遠告訴醫谷。
在此次成立大會上,聯盟首先成立了耳鼻咽喉學科醫聯體,由韓德民院士出任首席科學家,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周兵教授出任院長,來自西京醫院、鄭大一附院、哈醫大二院等七位區域學科帶頭人擔任分院院長。
在此基礎上,聯盟將逐步完善整個醫聯體的運行機制,包括資源調度、收益分配等。最終,在耳鼻咽喉學科醫聯體探索的基礎上,聯盟將以專科為紐帶建立起1+X的產品體系,“1”是耳鼻咽喉學科醫聯體,“X”是各學科醫聯體產品。學科醫聯體會在頂級醫院設立學科總部基地,在縣域中心醫院設立學科幫扶基地,在基層設置接診點,整合專科品牌、技術、數據、服務和運營資源,在建立基層學科標準化體系的基礎上,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信息共享、學科共建、人才培訓、學術交流等方面的支持。據悉,全國醫聯體聯盟將在2017年創建5個學科醫聯體,落地100個城市。
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醫聯體建設的伏筆
2017年1月2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十三五”國家醫學中心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規劃》(國衛醫發〔2017〕3號,以下簡稱《規劃》),啟動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規劃設置工作。
《規劃》提出要堅持合理布局。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按照省份、行政區域設置與建設,發揮規劃在優質醫療資源配置中宏觀調控作用,帶動優質醫療資源整合和縱向流動,解決區域間醫療資源不平衡的結構性矛盾。
國家醫學中心主要開展全國疑難危重癥的診斷與治療,示范、推廣適宜有效的高水平診療技術,輻射和引領國家醫學發展和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培養臨床技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主要負責區域內疑難危重癥的診斷與治療,示范、推廣適宜有效的診療技術,輻射和引領區域內醫學發展和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培養骨干人才和學科帶頭人,與國家醫學中心協同,加強學術交流和區域協作,完善我國醫療服務體系,提高區域醫療服務水平。
此次發布的《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在跨區域組建專科聯盟建設中,明確提出根據不同區域醫療機構優勢專科資源,以若干所醫療機構特色專科技術力量為支撐,充分發揮國家醫學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其協同網絡的作用,以專科協作為紐帶,組建區域間若干特色專科聯盟,形成補位發展模式,重點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醫聯體+AI,分級診療的終極模式
在此次大會上,廖杰遠在接受醫谷采訪時還表示,醫聯體+AI將是推動分級診療的終極模式,醫聯體為分級診療提供了運營和落地的載體,AI則將為醫聯體的運營、醫技水平的提升、健康管理的有效建設提供高效強大的技術支撐。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