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7-05-08 瀏覽次數:302
學校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后創辦的一所新型的、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自1958年建校以來,中國科大一直將匯聚一流人才作為推進學校發展的核心任務。建校之初,華羅庚、錢學森、嚴濟慈、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大批國內最有聲望的科學家和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加盟我校。在他們的帶領下,中國科大迅速成為學術優先、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中國一流研究性大學。中國科大是全國唯一同時實施“985”、“211”和“知識創新”三大工程的大學,唯一擁有兩所國家實驗室的大學,也是自1999年國家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唯一獲得兩次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內地高校。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質量優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辦學方針,面向世界前沿領域、針對國家重大需求,凝練科研目標,努力提高科研創新能力與競爭力,取得了豐碩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科技成果,培養出許多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優秀人才,很多校友已經在科技界和工業界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中國科大已經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精品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邁進。
目前中國科大擁有兩院院士50人、國家“萬人計劃”(含創新人才推進計劃)15人、國家“千人計劃”(AB類)4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49人,國家“杰青”106人、國家“青年千人計劃”146人,安徽省“百人計劃”18人、中科院“百人計劃”144人、國家“優青”57人,引進的上述各類高層次人才不重復統計共335人,占師資隊伍總數的29%。
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需要一流的學術隊伍。高水平的流動科研人員是一流學術隊伍重要的組成部分。我校聘期制科研人員因著在全國乃至國際杰出科研團隊中的學術經歷和全面扎實的訓練,已成為國內相關領域科研機構人才引進的熱門人選,一部分已獲得國家重點院校的固定教職。現公開發布我校聘期制特任副研究員暨博士后研究員崗位需求,竭誠歡迎海內外醉心學術、富有理想的青年學者加盟我校,共筑輝煌!
崗位介紹
A.特任副研究員
要求:(1)取得博士學位;(2)應聘者在教學和科研能力上需達到或超過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3)不超過38周歲。
聘期:合同期限最長3年,可續聘一次。
待遇:年薪14萬元人民幣起,合肥市五險一金,可租住校內周轉房,子女入讀科大幼兒園、附小、附中。
考核方式:專項年度考核,聘期期滿考核。
獎勵措施:若在聘期內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或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可轉聘為教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可轉聘為特任教授。
B.博士后研究員
要求:(1)取得博士學位;(2)年齡不超過35周歲;(3)出站不能早于進站后21個月。
聘期:合同期限最長3年,(若在聘期結束前出站,視為聘期提前結束,待遇停止)可續聘一次。
待遇:年薪12萬元人民幣起,合肥市五險一金,可租住校內周轉房,子女入讀科大幼兒園、附小、附中。在海外排名前100大學(以TIMES和QS排名為準)獲得博士學位者,我校將提供年薪25萬人民幣起。
考核方式:專項年度考核,聘期期滿考核。
獎勵辦法:若在聘期內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可轉聘為特任教授。
我們的優勢:
待遇高:薪酬根據人才科研水平,上不封頂。
起點高:獲聘人員將進入我校高水平科研團隊工作,無需自己搭建實驗平臺,直接享受優質的硬件條件,可迅速開展工作,獲得學術成果。
空間大:我校學術實力雄厚,科研水平高,人才培養氣氛濃郁。特任副研究員在我校工作期間,學術視野和研究能力將會得到不斷提升,特別優秀者可獨立從事研究,獲得晉升。同時,我校各類科研交流合作十分活躍,包括與境外學術機構。部分優秀人員可獲得出國進修的機會。
生活好:未成年子女將按年齡進入擁有安徽頂尖教育質量的科大附屬幼兒園、附小、附中就讀,免交贊助費。幼兒園為孩子每日提供三餐一點,免除家庭的后顧之憂。同時,學校提供校內周轉房租住,上下班方便。若在校外租房,學校可提供租房補貼。校南區人才公寓與附小、附中比鄰而建。建成后,人才日常生活可不出校園,省時省力。孩子開心,家長放心。
應聘程序
應聘者參照下方學科需求查找與自己背景相適應的崗位,填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聘期制人員推薦(自薦)表-特任副研究員》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聘期制人員推薦(自薦)表-博士后研究員》,并提交規定申報材料至相關招聘負責人。
學科需求
(可點擊單位逐條查看,特別建議利用瀏覽器搜索功能搜索專業方向關鍵詞,避免錯過跨學科研究機會)
數學科學學院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 人數 |
最晚到 崗時間 |
數學科學學院 |
數學系 |
歐陽毅課題組 |
代數數論 |
獲得基礎數學相關方向博士學位 |
王毅 0551-63600209 wangyi@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計算與應用數學系 |
盛茂課題組 |
代數幾何 |
獲得代數幾何或復幾何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
||||
劉利剛課題組 |
計算幾何與計算機圖形學 |
獲得計算幾何與計算機圖形學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
劉利剛 0551-63600985 lgliu@ustc.edu.cn |
||||
圖像處理 |
獲得圖像處理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
||||||
數學建模 |
獲得應用數學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
||||||
徐巖課題組 |
科學計算 |
獲得科學計算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
|||||
楊周旺課題組 |
運籌學及優化 |
獲得運籌學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
|||||
數據科學 |
獲得數據科學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
||||||
馬杰課題組 |
圖論與組合 |
獲得圖論與組合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
|||||
概率統計系 |
概率統計系 |
概率統計 |
取得相關領域博士學位 |
張土生 0551-63600642 tushengz@ustc.edu.cn |
物理學院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物理學院 |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 |
依托科技部973項目,中科院重大項目。研究方向:固態量子芯片和量子計算,NMES和微納電子學元器件的實驗研究。負責人:郭光燦院士,主頁http://lqcc.ustc.edu.cn/ |
固體微電子學、超導電子學、集成電路、NMES |
物理或微電子等相關專業,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并且樂于解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具備優秀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驗能力: 1.熟悉微納米加工設備,平臺和工藝; 2.具有集成電路或芯片設計、開發和測試經驗; 3.熟悉高頻、微波電路設計和測試。 具有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按聘期制副研究員引進。如無博士學位但特別優秀的碩士(三年以上工作經驗)或者本科(五年以上工作經驗)可以按聘期制特任助理研究員引進。 |
段開敏 0551-63606041 duankm@ustc.edu.cn |
特任副研3名, 博士后5名 |
待招滿為止 |
近代物理系 |
朱平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理論與計算等離子體物理,及其在聚變和空間等離子體中的應用。負責人主持的在研項目包括:磁約束聚變裝置中破裂與邊界局域模的理論模擬研究;近地磁尾不穩定性及亞暴觸發機制的綜合研究等。課題組主頁:http://plasma.ustc.edu.cn |
聚變等離子體物理 |
1.具有聚變等離子體物理方向的理論數值計算或實驗數據分析基礎和經驗;2.具有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和博士后研究經歷。 |
朱平 0551-63600321 pzhu@ustc.edu.cn |
1人 |
2017年12月 |
|
KTX科大反場箍縮裝置完全自行設計、自主研制集成,是國內唯一非托卡馬克位形磁約束聚變裝置。建成的KTX裝置儲能可達25兆焦、等離子體電流可達1兆安,同時具備電流剖面控制以及邊界主動反饋控制兩種能力,是國際先進反場箍縮實驗裝置。項目負責人劉萬東教授。 |
等離子體物理 KTX裝置物理運行 |
1、要求具有等離子體物理專業博士學位,熟悉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基本實驗技能,能夠進行大型裝置運行、專業診斷設備運行維護等工作者優先;2、有較強的中英文寫作能力,英語口語流利,能熟練應用英語溝通;3、責任心強,有事業心,耐心細致,工作有條理邏輯性強,有較強的人際關系溝通、協調及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實驗室的日常管理能力;4、工作主動積極,有積極參與實驗室有效運轉的創意與熱情。 |
劉萬東 0551-63606044 wdliu@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等離子體物理 KTX裝置等離子體診斷技術 |
|||||||
等離子體物理 KTX大功率脈沖電源研制維護崗位 |
|||||||
高能量密度物理項目組:從事激光聚變相關的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主要有激光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等離子體在強磁場中的動力學行為、溫稠密等離子體的基本性質等。課題組擁有納秒和飛秒激光裝置以及10T脈沖磁場發生器,承擔國家重大專項、高技術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負責人鄭堅教授,個人主頁http://dsxt.ustc.edu.cn/zj_js.asp?zzid=668 |
等離子體物理 激光驅動的高能量密度物理的數值模擬和理論研究 |
學歷要求:具有博士學位和博士后經歷。語言要求:有較強的中英文寫作能力,英語口語流利,能熟練應用英語溝通。 |
鄭堅 0551-63603744 jzheng@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近代物理系,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協同創新中心 |
OurresearchprogramsincludebothdomesticprojectsinChinaandseverallarge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s.Theseprojectsinclude:theBESIIIexperimentattheBeijingElectronPositronCollider(BEPCII);theATLASexperimentatCERN;theSTARexperimentatBNL;theJLAB12GeVupgradeprogram,theBelleexperimentatKEK;theDayabaynuclearreactorneutrinoexperiment;thespacedarkmattersearchexperimentDAMPE;theLargeAreaHighAttitudeCosmicRayprojectandthedevelopmentofpositronbeamandmuonbeamatChineseSpallationNeutronSource(CSNS).WearealsoactivelyperformingR&Doftheparticledetectionforfutureacceleratorandnon-acceleratorbasedexperiments.Theresearchfieldsoftheoreticalphysicsaremainlyphenomenologyofparticlephysics,theintermediateandhighenergynuclearphysics. 項目負責人:趙政國,網址:http://cicpi2011.ustc.edu.cn |
核與粒子物理 加速器物理方向 |
ThesuccessfulapplicantsshouldhaveaPh.D.inphysics,ademonstratedrecordofaccomplishmentinresearchandapublicationrecordthatprovidesacademicproductivityandcreativity. |
趙政國 zhaozg@ustc.edu.cn 王群 qunwang@ustc.edu.cn |
1人 |
待招滿為止 |
|
核與粒子物理 非加速器物理方向 |
2人 |
||||||
核與粒子物理 探測器開發 |
1人 |
||||||
天文學系 |
天文學系主要從事宇宙學、活動星系與正常星系、相對論天體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是我國首批批準的包括本科、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在內的重要高級人才培養基地。1999年被教育部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被教育部評定為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2008年與上海天文臺聯合共建的“星系宇宙學實驗室”被中國科學院評定為院重點實驗室,2010年獲得天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http://astro.ustc.edu.cn/employment/ |
天體物理 |
申請人已獲得天文專業、物理專業或者相關學科的博士學位;具有在國內外知名天文研究機構從事博士后研究二年以上經歷;在天體物理研究方面已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 |
袁業飛 0551-63606846 yfyuan@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量子生物物理聯合實驗室 |
依托科技部973項目,中科院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近期研究方向:基于自旋的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實驗研究,單自旋靈敏度磁共振譜儀研制與應用,納米尺度磁共振研究生物學前沿問題。負責人:杜江峰教授,主頁http://spin.ustc.edu.cn/ |
量子計算,磁共振,物理電子,精密測量,生物物理 |
1.精通程序編制和軟件開發,具有儀器工控軟件開發成功案例; 2.在磁共振譜學和成像方向具有豐富的經驗,具備生物大分子結構功能相關研究經驗者佳; 3.精通碳基樣品生長、熟練使用化學氣相沉積的設備進行單晶生長,有相關設備建設經驗者優先。 樂于解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具備優秀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具有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按聘期制副研究員引進。如無博士學位但特別優秀的碩士(三年以上工作經驗)或者本科(五年以上工作經驗)可以按聘期制特任助理研究員引進。 |
杜江峰 0551-63607672 qcmr@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 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化學系 |
熊宇杰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無機固體催化材料的表界面調控研究,基于無機材料可控合成與設計,通過和理論模擬、光譜表征等學科交叉合作,深入理解材料本征及與反應分子相互作用過程中的電荷行為。 負責人:熊宇杰教授,點擊訪問《主頁》 |
無機固體催化材料 |
在國內外知名高校或研究院所獲得博士學位;具有至少1年博士后研究經歷;曾在化學及材料一級學科重要國際期刊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具有材料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背景和跨學科合作經歷;無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專業畢業生優先 |
熊宇杰 0551-63606657 yjxiong@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6月 |
功能膜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膜的制備與表征、液體混合物分離、膜材料的分子結構設計、目標導向的膜結構設計、膜應用過程設計、無機-有機復合膜、燃料電池與固體電解質、控制釋放、膜過程模擬與仿真。現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 項目負責人:徐銅文教授。點擊訪問《實驗室主頁》 |
應用化學 |
1)熟悉量子化學計算或分子動力學模擬,有高分子化學背景者優先;2)熟悉Linux系統,至少熟練掌握一種編程語言;3)在國際重要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 |
徐銅文 0551-63601587 twxu@ustc.edu.cn |
博士后1人 |
2017年12月 |
||
化學物理系 |
吳奇教授課題組,研究方向:通過將合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分子生物相結合,我們設計和執行決定性的實驗來回答與大分子,生物以及膠體有關的重要問題,包括: 1.分子藥物非病毒載體的設計與研發 2.與神經退化型疾病有關的蛋白聚集的成核過程 3.功能性大分子的設計,合成和自組裝 4.大分子溶液和凝膠網絡的動力學與結構 5.難解和特殊高分子的分子特性 負責人:吳奇教授。點擊訪問《主頁》 |
高分子科學和化學生物學 |
相關博士學位 |
吳奇 chiwu@cuhk.edu.hk |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1名 |
2018年12月 |
|
功能分子體系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組,聚焦于復雜體系內電子運動行為的理論模擬。發展和應用多個尺度的物理與化學基礎理論方法,揭示功能分子、復合材料、生物系統等復雜體系的構效關系,提出電子運動調控和高效利用理念,設計原型材料與器件,研究解決多個物理與化學應用領域(光催化、生物化學、光化學、分子電子學與光子學)中的實際科學問題。 研究組負責人為江俊教授,點擊訪問《主頁》 |
物理化學、凝聚態物理 |
分子電子學,光化學,光譜模擬,熟悉量子化學、分子動力學或固體物理計算和相關軟件。熟悉和擅長程序編寫者更佳 |
江俊 0551-63600029 jiangj1@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6月 |
||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
中科院軟物質化學重點實驗室陳昶樂課題組。 點擊訪問《主頁》 |
高分子 |
高分子、有機合成、金屬有機方向的博士 |
陳昶樂 0551-63601495 changle@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化學系中國科學院城市污染物轉化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生物質潔凈能源重點實驗室 |
傅堯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生物質催化轉化。通過發展新的綠色催化手段,將可再生的生物質化學品轉變為能源分子和高附加值化學品。 負責人:傅堯教授,點擊訪問《主頁》 |
生物質化學 |
在國內外知名高校或研究院所獲得博士學位;具有至少2年博士后研究經歷;曾在化學及材料一級學科重要國際期刊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具有生物質催化轉化研究背景和跨學科合作經歷,并參與主持過科研項目;有機化學和生物質化學專業畢業生優先。 |
傅堯 0551-63606467 fuyao@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若干 |
2017年6月 |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化學系 |
江海龍課題組。主要以配位化學為基礎,致力于多孔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及其納米復合材料和衍生材料的設計合成與功能應用研究探索(特別是在多相催化、光催化及電催化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內容涉及配位化學、晶體工程學、有機合成、材料化學、納米科技以及催化化學等領域。點擊訪問《主頁》 |
無機材料化學/催化化學 |
參照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員的招聘要求,同時滿足:1、為人誠實,工作勤奮,富有責任心和團隊精神;2、已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3、具有無機、有機、多相催化、納米能源、功能材料等相關專業基礎或工作背景,具有較強的英文閱讀與寫作能力;4、具有MOFs、光催化、電催化或手性催化等相關背景的博士優先考慮。 |
江海龍 0551-63607861 jianglab@ustc.edu.cn |
1-2人 |
2017年9月 |
化學物理系 |
激光痕量探測與精密測量研究中心,研究內容(1)激光痕量探測同位素(1人)、(2)精密激光光譜(1-2人), 負責人:盧征天、胡水明 點擊訪問《主頁》 |
原子分子和光物理 |
博士畢業5年以內,工資待遇12-20萬元/年 |
胡水明 0551-63606557 smhu@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化學物理系/理論與計算科學部 |
理論與計算催化課題組: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科學院項目,負責人:李微雪教授 點擊訪問《主頁》 |
催化化學/理論與計算化學/物理化學/ |
物理化學、物理、材料方面背景,具有較好的從事理論計算(包括第一性原理計算)和編程的經驗 |
李微雪 0551-63600650 wxli70@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6月 |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 |
表面化學與納米催化研究組:目前承擔科技部、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項目,負責人黃偉新教授, 點擊訪問《研究組主頁》 |
表面化學和催化化學 |
具有表面化學和催化化學博士后研究經歷,能獨立撰寫文章。研究組尊重青年人才的學術獨立性和原創性,提供良好發展空間 |
黃偉新 0551-63600435 huangwx@ustc.edu.cn |
2 |
2018年12月 |
生命科學學院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 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
長鏈非編碼RNA與疾病實驗室,負責人:汪香婷。《主頁》 |
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 |
特任副研究員:(1)取得博士學位;(2)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上進心,工作積極主動,富有團隊協作精神;(3)有2年以上的博士后經歷;(4)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SCI收錄研究論文。 博士后:(1)取得博士學位;(2)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上進心,工作積極主動,富有團隊協作精神;(2)年齡不超過35周歲;(3)至少有1篇第一作者研究論文;(4)出站不能早于進站后21個月。 |
吳向琴 63600079 wuxiangqin1108 @126.com |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1人 |
2017年1月 |
宋曉元實驗室(衰老轉錄調控實驗室)進行衰老及衰老相關腦疾病的三維轉錄調控研究;《主頁》 |
分子生物學 |
1.具有博士學位,在分子生物學或細胞生物學相關領域取得了國內外同行所公認的學術成果,近三年內發表過至少1篇SCI收錄的第一作者研究論文;2.有高度責任心,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有良好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3.熱愛實驗室工作,態度嚴謹,實事求是,?踏實肯干。 |
宋曉元 0551-63607752 songxy5 @ustc.edu.cn |
博士后1-2人 |
2017年1月 |
||
植物干細胞生物學實驗室,植物干細胞及其分化與激素,《主頁》 |
植物分子遺傳學 |
具有博士后經歷,發表過高水平學術論文。 |
趙忠 0551-63600640 zhzhao @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許超實驗室(調控真核基因轉錄及剪切的分子機制)。主要研究方向:應用X-射線晶體衍射以及多維異核核磁共振為研究手段,結合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以及化學生物學,研究真核生物尤其是人體內和重大疾病有關的生物大分子復合物。了解腫瘤或原癌基因過表達和癌癥形成的原因,以及和mRNA剪切過程和神經發育缺陷的聯系等重要機制。在了解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化學小分子篩選輔助藥物設計達到控制或者治療疾病的目的,積極推進結構生物學向疾病治療方向的轉化。 |
結構生物學 |
具有博士后經歷,發表過高水平學術論文。 |
許超 xuchaor @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滿為止 |
||
植物干細胞生物學實驗室,植物干細胞及其分化與激素,負責人:向成斌,《主頁》 |
基因組學/生物信息 |
博具有生物信息和基因組學研究背景 |
向成斌 0551-63600429 xiangcb @ustc.edu.cn |
博士后1名 |
待招滿為止 |
||
植物逆境生物學實驗室,負責人:向成斌, 《主頁》 |
植物逆境生物學 |
博士學位,有博后經歷,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IF>5) |
特任副研究員若干 |
||||
植物分子營養學 |
|||||||
植物組蛋白修飾與環境應答實驗室。負責人:丁勇。《主頁》 |
植物表觀調控與干旱應答 |
有植物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或脅迫研究背景,有作物背景的優先 |
丁勇 0551-63601317 dingyong @ustc.edu.cn |
1名 |
2018年12月 |
||
單革實驗室,研究興趣:環境對動物基因表達的調控(通過非編碼RNA);非編碼RNA(如自然發生的反義RNA在動物細胞中的調控與功能);轉錄及轉錄后調控在模式動物(線蟲及小鼠)神經發育中的功能。《主頁》 |
非編碼RNA |
博士、已完成一輪博士后、發表過相關一作論文 |
單革 0551-63606274 shange @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非編碼RNA與發育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孫連宏實驗室,開展廣泛的合成生物學、酶工程、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主頁》 |
生物工程 |
具有微生物及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有博士后研究經驗者優先。 |
孫連宏 0551-63600529 lianhong @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滿為止 |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 |
結構免疫學實驗室,負責人:金騰川。主要研究方向:天然免疫系統的結構生物學基礎;病原體與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炎癥反應及自身免疫病的分子機理《主頁》 |
結構生物學/晶體學, 天然免疫 |
具有博士學位和兩年以上博士后經歷;近五年內需發表過2篇或以上較高水平研究論文;熱愛科學事業,有高度責任心;具有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具有海外科研經歷者優先;具有科研經費申請經驗者優先。 |
金騰川 17605607323 jint@ustc.edu.cn |
1-2名 |
待招滿為止 |
|
細胞生物學研究部 |
高平實驗室。主要研究興趣:腫瘤代謝調控的分子機制,非編碼RNA對干細胞命運的調節作用,《主頁》 |
腫瘤生物學 |
具有博士學位,有責任心,在腫瘤研究領域有豐厚的積累,熱愛所從事的工作,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
高平 0551-63607033 pgao2@ustc.edu.cn |
3名 |
待招滿為止 |
|
張華鳳實驗室。主要研究興趣:腫瘤低氧微環境與腫瘤代謝,腫瘤轉移的分子機制研究,表觀遺傳學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新型抗癌藥物的篩選和研發。《主頁》 |
張華鳳 0551-63607131 hzhang22 @ustc.edu.cn |
3名 |
待招滿為止 |
||||
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系 |
汪香婷實驗室:長鏈非編碼RNA和RNA結合蛋白與疾病的研究,《主頁》 |
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統計 |
博士學位及博士后研究經歷 |
楊菲 0551-63600079 wangxt11@ 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細胞生物學系 |
光壽紅實驗室,研究興趣:真核細胞中RNA的表達與加工的調節,真核生物中轉錄調節機制,模式生物中非編碼RNA的表達與調節機制。《主頁》 |
分子遺傳學 |
光壽紅 0551-63607812 sguang @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細胞生物學系/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史慶華實驗室,研究興趣:減數分裂啟動和正常進行的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機制;卵泡形成和啟動發育的分子調控;干細胞向精子和卵子的定向分化;人類不孕不育的遺傳和表觀遺傳機制;非整倍體腫瘤細胞的命運及命運決定機制;主頁:http://mcg.ustc.edu.cn/ |
細胞遺傳學 |
史慶華 0551-63600344/63600442 qshi@ustc.edu.cn |
4名 |
待招滿為止 |
||
肖衛華實驗室,研究方向:細胞信號傳導、腫瘤和免疫細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http://lstt.ustc.edu.cn |
細胞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 |
相關研究領域博后2年以上; |
肖衛華 0511-63600294或13955180970 xiaow@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醫藥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究開發、臨床前研究。項目負責人為肖衛華教授。 |
醫藥生物技術 |
生物技術藥物開發研究經驗;博后2年以上。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生物材料和納米醫學 |
王均與王育才實驗室主頁:nanomedicine.ustc.edu.cn;從事生物材料、納米藥物和藥劑、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動物實驗相關研究:《主頁》 |
高分子科學、細胞和分子生物學、藥學、免疫學、神經生物學 |
具有博士學位;熱愛科學事業,有高度責任心;具有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 |
王均 jwang699 @ustc.edu.cn |
3人 |
2017年12月 |
|
細胞生物學系/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安徽細胞動力學與化學生物學省級實驗室? |
化學生物學 |
兩年以上博后 |
姚雪彪 0551-63607141 yaoxb@ustc.edu.cn |
3人 |
待招滿為止 |
||
細胞生物學系/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安徽細胞動力學與化學生物學省級實驗室/激光生物成像中心 |
超高分辨率成像(單細胞單分子,活體動物單細胞示蹤,新藥評估), |
生物光子學 |
3人 |
待招滿為止 |
|||
生命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神經科學與生物物理學系/腦功能與腦疾病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成癮與決策的神經影像研究。負責人:張效初。《主頁》感知覺與認知綜合神經科學實驗室,負責人:熊偉教授,《主頁》 |
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 |
特任副研究員:1、博士學位;2、1年以上博士后經歷;3、發表過第一或通訊作者SCI論文2篇以上;4、具有海外留學背景以及分子生物學背景者將優先考慮。 博士后:具有博士學位、分子生物學專業者優先 |
熊偉 0551-63601736 18297984220 wxio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1-2名 |
待招滿為止 |
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成癮與決策的神經影像研究。負責人:張效初。 《主頁》 |
認知神經心理相關方向均可 |
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博士畢業并且接受過博士后的訓練,至少有2篇以上本領域top雜志文章 |
張效初 0551-63607295 zxcustc@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非編碼RNA,能量代謝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負責人:劉強。《主頁》 |
神經生物學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 |
博士學位及博士后訓練 |
劉強 0551-63601179 liuq2012@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滿為止 |
||
慢性疼痛機制及成癮,負責人張智《主頁》 |
神經生物學 |
1、具有博士學位;2、具有博士后研究經歷;3、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
張智 0551-63602715 zhizhang@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滿為止 |
||
神經生物學與生物物理學系/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 |
倉春蕾實驗室:細胞器離子通道和轉運體研究;細胞器膜蛋白信號通路研究;細胞器功能調控和疾病研究。《主頁》 |
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 |
特任副研究員:具有博士學位和兩年以上博士后經歷,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過第一作者論文。有海外研究經歷者優先。有離子通道/膜片鉗/胞內信號轉導研究經驗者優先。博士后:具有博士學位,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過第一作者論文。有離子通道/膜片鉗/胞內信號轉導研究經驗者優先。 |
倉春蕾 18655123362 cca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1名 |
2017年6月 |
|
細胞生物學系/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 |
免疫識別和信號轉導實驗室;項目:炎癥小體活化和調控機制研究;負責人:周榮斌 《主頁》 |
免疫學、細胞生物學 |
1.受過良好的免疫學或者細胞生物學方面的科研訓練。2.在國際知名雜志上發表過第一作者論文。 |
周榮斌 055-163600302 zrb1980@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滿為止 |
|
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系/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低溫生物三維分子成像實驗室:轉錄和基因組穩定性調控的分子機制。負責人:蔡剛《主頁》 |
冷凍電鏡/結構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 |
博士學位,有博后經歷,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IF>5) |
蔡剛 0551-63603802 gcai@ustc.edu.cn |
2名 |
2017年12月 |
|
施蘊渝、吳季輝實驗室:表觀遺傳調控及RNA結構生物學研究/生物核磁方法學研究。《主頁》 |
結構生物學 |
具有博士后經歷,在生化、結構和細胞生物學上有研究經驗的研究人員 |
施蘊渝 0551-63607464 yyshi@ustc.edu.cn 吳季輝 0551-63600394 wujihui@ustc.edu.cn 王以庶 0551-63600441 yishu516@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施蘊渝、吳季輝實驗室:表觀遺傳調控及RNA結構生物學研究。《主頁》 |
生化與分子生物學 |
||||||
臧建業實驗室,主要研究興趣:染色體修飾和重塑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病原體感染的結構生物學基礎,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 《主頁》 |
結構生物學 |
結構生物學博士,有博士后研究經歷 |
孫苗 0551-63603435 zangjy@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生化與分子生物學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細胞生物學 |
細胞生物學博士,有博士后研究經歷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周叢照實驗室:兩個在研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和三個科技部973項目。《主頁》 |
生化與結構 |
具有博士后經歷,在生化、結構和細胞生物學上有研究經驗的研究人員 |
周叢照 0551-636300406 zcz@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滿為止 |
||
陳宇星實驗室:三個在研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和兩個科技部973項目。《主頁》 |
陳宇星 055-63602492 cyxing@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滿為止 |
||||
神經生物學與生物物理學系,集成影像中心,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神經光子學平臺,重點發展與應用前沿光學成像等交叉學科技術解析腦神經環路與突觸聯結結構,依托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負責人:畢國強。 |
計算機圖像處理與數據分析 |
對神經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具應用數學、物理、或信息科學技術背景,有圖像處理及可視化工作經驗者優先 |
畢國強 0551-63602466 gqbi@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光學或生物物理學 |
對神經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具超分辨光學研究經驗者優先 |
||||||
電子顯微平臺,重點發展與應用光電關聯顯微技術解析神經突觸超微結構,依托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負責人:畢國強。 |
生物物理學或結構生物學 |
對神經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具電子顯微或結構生物學研究經驗者優先 |
|||||
神經生物學與生物物理學系,中科院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重點研究情緒與相關疾病的神經環路機制,依托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項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負責人:周江寧《主頁》 |
神經生物學 |
具有博士學位,具有分子生物學,電生理學,光遺傳學研究背景者優先 |
周江寧 0551-63607658 jnzhou@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4名 |
待招滿為止 |
|
感受神經生物學與神經再生實驗室,負責人:薛天;研究興趣:1.感光細胞光信號轉導;2.光感受神經環路;3.視覺修復(干細胞,基因治療)。《主頁》 |
分子生物學、干細胞 |
具有博士學位和兩年以上博士后經歷;近五年內發表過2篇或以上較高水平研究論文 |
薛天 0551-63607658 jnzhou@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1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滿為止 |
||
神經生物學 |
具有博士學位;近五年內發表過1篇或以上較高水平研究論文 |
博士后2名 |
待招滿為止 |
||||
神經物理學與神經生理學研究組,重點研究與學習記憶及情緒疾病相關的神經突觸與環路功能機制,依托中科院先導專項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負責人:畢國強,劉北明。 |
神經生理學 |
有離體或在體電生理研究經驗 |
畢國強 0551-63602466 gqbi@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神經物理學與神經生理學研究組,重點研究與學習記憶及情緒疾病相關的神經突觸與環路功能機制,依托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負責人:畢國強。 |
神經信息學或計算神經科學 |
對神經生物學有濃厚興趣,具數學、物理或計算生物學背景,有大規模神經信息處理及神經計算模擬經驗者優先 |
|||||
神經光子學平臺,重點發展與應用前沿光學成像等交叉學科技術解析腦神經環路結構與功能,依托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負責人:畢國強,劉北明。 |
光學、生物物理學或神經生物學 |
對腦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具全腦或在體光學成像研究經驗者優先 |
工程科學學院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工程科學學院 |
近代力學系 |
智能材料和振動控制平臺,從事磁流變材料、剪切增稠材料的研究,負責人龔興龍教授,主頁:gong.ustc.edu.cn |
固體力學 |
具有海外博士后經歷;能從事固體力學方面的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 |
龔興龍 gongxl@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滿為止 |
姜洪源課題組。 主頁: |
生物力學/生物材料學與仿生力學/軟物質力學 |
1.已經取得或即將獲得力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或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 2.熱愛科研、具有自我推動力和團隊意識。 3.應聘者應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以及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
姜洪源 0551-63603169 jianghy@ustc.edu.cn |
2名 |
2018年12月 |
||
梁海弋研究組。 |
材料力學性能的微結構設計 |
力學、材料專業博士畢業 |
梁海弋 0551-63603793 hyliang@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近代力學系/石油天然氣研究中心/滲流研究室 |
盧德唐教授研究團隊。承擔中石油-中科院戰略合作項目、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基礎研究(973)、中科院知識創新重大項目及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等重大項目。主頁: |
滲流力學/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以上均需要與數值計算結合的專業背景 |
(1)具有博士學位且具有博士后研究經歷; (2)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3)在計算力學中,從事較長期的研究工作。在滲流力學、固體力學,流固耦合的數值計算方法、程序編制和軟件開發方面具有較高水平。 |
盧德唐 0551-63603674 dtlu@ustc.edu.cn 孔舫 0551-63603674 bjcheun@163.com |
特任副研究員5-6名 |
待招滿為止 |
|
近代力學系、中科院材料力學行為與設計重點實驗室 |
陳海波項目組, 主頁: |
特任副研究員:寬頻聲振耦合分析與結構優化 博士后:隨機激勵下的結構疲勞分析 |
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并在相關領域國際雜志上發表過研究成果。 |
陳海波 0551-63600345 hbchen@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1名 |
2017年6月 |
|
材料力學行為與設計中科院重點實驗室 |
倪勇課題組主要研究多物理場、內應力和微結構演化的交互作用發展跨尺度的材料微結構力學模型深入理解新材料在制備和應用過程中的微結構演變與性能關聯,進而預期能設計材料的微結構,優化材料的力學等物理性能。負責人:倪勇教授, |
固體力學、計算材料 |
有材料力學行為理論或模擬研究經歷。有matlab,MPIFortran或OpenMP編程能力者更佳 |
倪勇 0551-63603172 15256030505 yni@ustc.edu.cn |
1-2人 |
2017年7月 |
|
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 |
青年千人吳東教授課題組 |
微納器件及集成、微加工技術、水凝膠、生物工程、石墨烯 |
有微納加工、微光學、微機械、微流體功能器件以及新材料、生物、物理、光電、化學等其他背景均可。 |
吳東 0551-63601478 dongwu@ustc.edu.cn |
4人 |
2017年6月 |
|
中科院百人計劃項目(徐曉嶸), |
生物醫學工程 |
相關專業博士學歷,2年以上工作經驗,英語好,科研和組織能力強,團隊精神 |
邵鵬飛 0551-63607753 spf@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2人 |
2017年8月 |
||
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項目(ZachSmith), |
特任副研究員1人 |
||||||
相關專業博士學歷,英語好,科研能力強,團隊精神 |
博士后2人 |
||||||
基金委重大儀器項目(徐曉嶸), 實驗室主頁: |
博士后2人 |
||||||
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 |
中科院太陽能光熱中心,裴剛教授課題組,http://tsee.ustc. |
能源材料 |
從事與新能源相關的材料科學研究。 |
裴剛 0551-63601652 |
1名 |
待招滿為止 |
|
熱能工程 |
從事與新能源相關的熱力學、傳熱、流體的研究。 |
1名 |
待招滿為止 |
||||
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 |
制冷與低溫工程 |
從事與冰箱制冷領域的研究。 |
博士后2名 |
待招滿為止 |
|||
油氣藏數值模擬、承擔多項科研項目,王曉宏,主頁 |
計算滲流力學 |
(1)具有博士學位且具有博士后研究經歷; (2)在計算滲流力學中,從事較長期的研究工作。在油氣藏數值模擬的數值方法、程序編制和軟件開發具有較深的造詣 (3)不超過35周歲。 |
王曉宏 0551-63600796 xhwang@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滿為止 |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
語音情感計算及多模態交互研究室 |
特任副研究員:計算機視覺 博士后:模式識別 |
相關領域博士學位 |
汪增福 zfwang@ustc. 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1-2人 |
待招滿為止 |
中科院無線光電通信重點實驗室 |
無線光通信與網絡研究中心,負責人:徐正元,同時也是中科院無線光電通信重點實驗室主任。主頁:http://owc.ustc.edu.cn/。現有固定研究人員和博士后9名,擁有實驗室面積1300平米,完備的通信與光電測試設備。依托國家973項目、地方政府和知名企業資助,研究光的無線傳輸理論與技術,移動光網絡及應用,光電器件等。 |
無線光通信與網絡,光電器件與信號處理,定位導航,無線通信 |
相關領域博士學位和科研經歷 |
張小詩 0551-63603995 zxs125@mail. 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衛國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通信理論方法、無線通信與網絡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設計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擔了各種國家科研項目,并與華為、中興等企業開展合作研究。實驗室現有固定高級研究人員5名,博士后研究人員2名,擁有完善的軟硬件研發環境和辦公條件。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博士學位;能獨立開展科研活動;具有良好的學術訓練和研究背景,并有通信信息系統工程實踐經驗。 |
王衛東 0551-63600573 wdwang@ustc.edu.cn |
2名 |
2017年12月 |
||
周武旸教授課題組 |
移動通信與無線通信網 |
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在創新性研究方面 |
周武旸 0551-63600485 wyzhou@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滿為止 |
||
戴旭初教授課題組 |
無線通信 |
博士后出站 |
戴旭初 0551-63601310 daixc@ustc.edu.cn |
1名 |
2017年12月 |
||
中科院電磁空間信息重點實驗室 |
中科院電磁空間信息重點實驗室成立于2012年,是中國科學院建設的第一個以大學為依托單位的國防重點實驗室。其定位于多學科交叉領域,以發明新概念、新技術和新體制為目標,開展電磁空間信息技術研究。近5年來,實驗室承擔了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研項目等國家級項目近百個,總經費1億3千余萬元。申請專利31項,獲得專利8項。 實驗室主任王東進教授,固定人員3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講師9人,管理人員2人,技術支撐人員2人。中科院百人計劃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 實驗室占用面積達4262平方米,設備投入1千多萬元,總體設備條件和運行質量居國內先進行列。 |
密碼學與信息安全 |
相關專業博士畢業,最好有博士后工作經歷;如有特別優秀的碩士也可。 |
王冬 0551-63600680 ahdd@ustc.edu.cn |
5人 |
待招滿為止 |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5人 |
待招滿為止 |
|||||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
醫學影像中心,負責人:邱本勝,bmec.ustc.edu.cn |
生物醫學影像:神經影像;微創介入;分子影像;MRI成像 |
博士后出站人員 |
劉桂英 0551-63600583 liugy@ustc.edu.cn |
5人 |
2017年6月 |
|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 |
自動化系、大數據商業智能聯合實驗室 |
大數據時代智能科學與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 |
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電工程與自動化 |
博士畢業或者有博士后工作經歷 |
陳宗海 0551-63606104 chenzh@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滿為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 人數 |
最晚到崗 時間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 |
高性能計算及應用 |
高性能計算及應用相關的理工學科 |
(1)具有從事高性能計算相關的研發經驗,有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發展的職業規劃;(2)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鉆研精神,較強的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3)年齡一般不超過32周歲。 |
孫廣中 0551-63602443 gzsun@ustc.edu.cn |
2人 |
2017年9月 |
- |
中國科大-伯明翰大學智能計算與應用聯合研究所,負責人:姚新教授,《主頁》 |
計算智能及其應用 |
具有博士學位;在進化計算與計算機輔助設計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在本學科國際權威雜志(SCI檢索)上發表論文4篇及以上,其中JCR一區論文1篇或二區論文2篇及以上;能講授一門本科生或研究生基礎課程。 |
陳歡歡 0551-63606731 hchen@ustc.edu.cn |
1人 |
2017年6月 |
|
- |
機器學習以及應用 |
具有博士學位;在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在本學科國際權威雜志(SCI檢索)或者計算機學會推薦A、B類會議上發表論文4篇及以上,其中JCR一區或者A類論文1篇或二區論文2篇及以上;能講授一門本科生或研究生基礎課程。 |
1人 |
2017年12月 |
|||
- |
-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或在國內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在軟件理論、程序設計語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已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具有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 |
裴世保 0551-63601553 psb@ustc.edu.cn |
2人 |
2017年12月 |
|
- |
- |
人工智能 |
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或在國內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在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已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具有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 |
2人 |
2017年12月 |
||
- |
- |
網絡與信息安全 |
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或在國內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在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已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具有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 |
2人 |
2017年12月 |
||
- |
- |
計算機系統 |
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或在國內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在計算機系統結構、高性能計算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已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具有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 |
2人 |
2017年12月 |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
一級 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 |
地球化學與環境科學系 |
生物地球化學實驗室。負責人:沈延安教授。實驗室目前包括特任副研究員1人,博士后1人,研究生10人。目前主持基金委重點項目、杰出青年基金、973二級課題、教育部和外國專家局“引智計劃”等項目。 |
生物地球化學 |
特任副研究員:獲得博士學位,在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2-3篇論文 博士后:獲得博士學位,在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1-2篇論文 |
沈延安 0551-63606093 yashen@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2名 |
2017年11月 |
楊曉勇課題組 |
礦床地球化學 |
滿足特任副研究員條件 |
劉磊 18715091501 liu01@mail.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地球物理與行星科學系 |
張偉研究組。《主頁》 |
計算地震學和勘探地震學 |
具有博士學位;具有較強的編程能力和高性能計算經驗;以第一作者發表過高水平文章 |
張偉 wzhang07@ustc.edu.cn |
博士后2名 |
2017年12月 |
|
張捷研究組。《主頁》 |
勘探地球物理 |
5年以上國外大學或企業科研工作經驗 |
張捷 0551-63606113 jzhang25@ustc.edu.cn |
1名 |
2017年6月 |
||
溫聯星研究組《主頁》 |
地震學 |
具有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核試驗及微小事件檢測、定位、評估。 |
溫聯星 lwen07@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中國科學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 |
近地空間災害性變化的主要驅動源來至于太陽的各種變化活動。為了全面了解各種太陽變化活動的規律及近地空間對這些活動的響應,本項目組在太陽爆發活動及其日冕和行星際過程、日冕和行星際參數的太陽周行為、地磁暴及太陽高能粒子事件的因果鏈、電離層和熱層對太陽活動水平以及行星際擾動的響應、太陽活動對低層大氣的影響等五個方面開展研究。近5年來本項目組累計發表論文43篇,其中NaturePhysics封面文章一篇,APJ文章11篇,JGR文章15篇,GRL文章2篇(包括封面文章一篇)。本課題組負責人汪毓明教授,《主頁》 |
空間物理 |
(1)具有空間物理及其相關專業博士學位;(2)一般具有博士后研究經歷;(3)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4)不超過38周歲 |
申成龍 0551-63600401 clshen@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朱平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理論與計算等離子體物理,及其在聚變和空間等離子體中的應用。負責人主持的在研項目包括:磁約束聚變裝置中破裂與邊界局域模的理論模擬研究;近地磁尾不穩定性及亞暴觸發機制的綜合研究等。課題組《主頁》 |
空間等離子體物理 |
1.具有空間等離子體物理方面的理論數值計算或觀測數據分析基礎和經驗;2.具有相關方向的博士學位。 |
朱平 0551-63600321 pzhu@ustc.edu.cn |
1名 |
2017年12月 |
||
雷久侯研究組。《主頁》 |
電離層物理 |
相關專業方向(電離層物理、GPS、天文動力學等)博士畢業,有一定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 |
雷久侯教授 0551-63600230 leijh@ustc.edu.cn |
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劉睿研究組。《主頁》 |
太陽大氣物理 |
相關專業方向(空間物理、太陽物理、天體物理)博士畢業,有一定獨立研究經驗,在核心期刊發表過相關論文 |
劉睿 63607246 rliu@ustc.edu.cn |
博士后1名 |
2017年12月 |
||
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 |
地震學與地球內部物理實驗室 |
地震破裂動力學 |
1.具有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2.擁有從事震震源破裂動力學研究的基礎和經驗,并發表過相關的高水平研究論文。 |
羅小梅 0551-63600385 mengo@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中科院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
黃方研究組。《主頁》 |
地球化學 |
具有博士學位,一站博士后經歷 |
黃方 0551-63607810 fhuang@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越快越好 |
|
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 |
本項目組負責人為陸全明教授,通過粒子模擬方法和衛星觀測資料從事空間等離子體中物理過程的研究,如磁場重聯、激波以及波和粒子相互作用等,近年來開展了實驗室磁場重聯的研究工作。《主頁》 |
空間等離子體物理 |
空間物理或等離子體專業的博士畢業生,在國際權威雜志上發表過第一作者的文章。 |
陸全明 0551-63607657 qmlu@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管理學院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人數 |
最晚到崗 時間 |
管理學院 |
管理科學與工程/統計與金融 |
- |
管理信息系統 |
1、具有博士學位; 2、有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的經歷或具有在頂尖期刊發表論文的潛力; 3、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4、年齡不超過38歲。 |
李艷梅 0551-63601732 liyanm@ustc.edu.cn |
6人 |
2017年12月 |
運營管理 |
5人 |
||||||
金融 |
5人 |
||||||
統計 |
8人 |
||||||
決策科學 |
5人 |
||||||
工商管理 |
- |
會計與財務 |
滿足條件一或條件二 條件一(同上) 條件二: 1、具有博士學位; 2、從事8年以上相關領域工作經驗,擔任企業高層管理職位,業績優秀; 3、在國內外較有影響的刊物上發表創新性成果; 4、年齡不超過45歲。 |
5人 |
|||
市場營銷 |
5人 |
||||||
戰略、創新與創業 |
6人 |
||||||
組織與人力資源 |
5人 |
||||||
管理(綜合) |
4人 |
||||||
- |
- |
商務分析 |
- |
3人 |
|||
大數據管理 |
4人 |
||||||
量化金融 |
4人 |
||||||
電子商務和云計算環境下的管理 |
3人 |
||||||
學院技術支撐 |
管理學院三大一級學科建設 |
云計算平臺技術員 |
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8歲。 |
殷仡 0551-63603993 hrsom@ustc.edu.cn 李艷梅 0551-63601732 liyanm@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滿為止 |
|
大數據分析員 |
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能夠熟練運用統計和優化軟件。年齡不超過38歲。 |
6人 |
待招滿為止 |
||||
商業案例分析員 |
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文字功底扎實。年齡不超過38歲。 |
3人 |
待招滿為止 |
公共事務學院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公共事務學院 |
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
- |
知識產權、理工、管理(綜合)、法律及其他相關學科 |
1、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或在國內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跨國公司、政府職能部門工作經歷; 2、在知識產權、科技法領域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有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的經歷或具有在頂尖期刊發表論文的潛力; 3、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4、年齡不超過38歲。 |
王強 0551-63602663 wangq@ustc.edu.cn |
3名 |
2017年12月 |
科技政策與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
管理(綜合)、理工及其他相關學科 |
1、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或在國內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科研院所工作經歷; 2、在科技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或工作經歷;在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1-2篇論文; 3、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4、年齡不超過38歲。 |
3名 |
||||
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中心 |
管理(綜合)、環境、資源及其他相關學科 |
1、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或在國內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海內外科研院所、跨國公司工作經歷; 2、在公共管理、政府治理、環境政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有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的經歷或具有在頂尖期刊發表論文的潛力; 3、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4、年齡不超過38歲。 |
2名 |
||||
MPA(公共管理碩士)中心 JM(法律碩士)中心 |
管理(綜合)、法律、組織與人力資源及其他相關學科 |
1、在海內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教學科研工作經歷; 2、在司法研究、法治政府、政策與法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有黨政部門、社會團體社會工作經驗; 3、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4、年齡不超過38歲。 |
4名 |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 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
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 |
從事公益新媒體,研究公益組織的互聯網和社會化媒體的應用能力,通過運用技術和新媒體,推展新公益。負責人:周榮庭、謝棟,本平臺與MITCMS/W合作,已有NGO2.0成熟項目。主頁:http://www.ngo20.org |
傳播學/新媒體/社交媒介socialmedia |
具有博士學位;有博士后研究經歷者優先;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該學科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不超過38周歲 |
謝棟 13965061423 endy@ustc.edu.cn 周榮庭 0551-63600495 rongting@ustc.edu.cn |
1名 |
2017年10月 |
科學可視化的研究和應用新媒體研究平臺,從事平面設計、二維動漫、三維動畫、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技術與科學傳播的交叉研究和應用。負責人:周榮庭、徐奇智,本平臺在先進技術研究院設有聯合實驗室,已開展數字教科書、少兒科學教育的研究和開發。 |
科學傳播/新媒體/其他相關專業 |
周榮庭 0551-63600495 rongting@ustc.edu.cn |
1-2名 |
||||
社交媒介大數據網絡研究平臺(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中國科協創新創業戰略政策課題等項目組,負責人:周榮庭、褚建勛,此領域當前國內外前沿熱點,本平臺已得到國家外專高端項目引進GeorgeBarnett等知名教授希望形成學科特色) |
傳播學/社交媒介socialmedia |
褚建勛 0551-63606221 chujx@ustc.edu.cn |
1-2名 |
||||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末次冰消期以來中國中東部極端氣候環境事件與農業起源發展和人類適應研究”課題2“淮河流域稻作—旱作農業演替過程及其環境和文化背景研究”,張居中主持 |
第四紀地質,古環境研究,孢粉分析方向 |
獲得博士學位;有博士后研究經歷者優先;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不超過38周歲 |
張居中 0551-63606682 juzhzh@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科學技術史重點學科建設 |
科學史/技術史 |
博士學位,博士后經歷 |
石云里 0551-63602861 ylshi@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中國近現代科技史研究組,負責人:張志輝教授 |
中國當代科技史 |
國內外知名科技史專業學科點博士或博士后 |
張志輝 0551-63602861 zzh@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1-2人 |
待招滿為止 |
||
科技哲學教研部 |
公共課教學及博士點建設 |
科技哲學及相關專業 |
具有博士學位;有博士后研究經歷者優先;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
徐飛 0551-63602997 xufei@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文物保護科學基礎研究中心 |
有機質文物埋藏環境研究支撐課題,龔德才主持 |
文物保護 |
博士學位,有博士后經歷 |
龔德才 63600232 gdclucky@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科技考古實驗室 |
校級科研機構,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科學院所合作項目2項、教育部博后項目2項;國家外專局學校重點項目1項。聯合培養博士生6人,在讀留學生1人;負責人金正耀、閆立峰,主頁:http://en.archlab.ustc.edu.cn/ |
1.同位素考古 2.考古人類(生物)學 |
按照學校規定 |
金正耀 0551-63602465 zyjin@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核科學技術學院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人數 |
最晚到 崗時間 |
核科學技術學院 |
核工程與核技術 |
磁約束聚變堆總體設計研究,CFETR設計軟件集成與研究。 |
聚變堆偏濾器工程設計與研究 |
(1)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經歷者優先; (2)3年以上核聚變工程研究經歷; (3)科研能力上達到或超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平均水平。 |
葉民友 0551-63603224 yemy@ustc.edu.cn 宋云濤 0551-65593265 songyt@ipp.ac.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聚變堆包層系統工程設計與分析研究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聚變堆(托卡馬克與仿星器裝置)超導磁體工程設計與研究 |
(1)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具有具有博士后/海外學習研究經歷者優先; (2)3年以上超導磁體工程研究經歷; (3)科研能力上達到或超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平均水平。 |
若干 |
2017年7月 |
||||
磁約束聚變物理方向 |
1.有攀登科學高峰的夢想;2.有刻苦鉆研精神和創新精神;3.有良好的數學和物理基礎;4.對基礎理論和方法以及交叉學科有濃厚的興趣。 |
秦宏 0551-63600903 13905607343 hongqin@ustc.edu.cn VINCENTCHAN 0551-63607521 15209838032 chanvs@ustc.edu.cn |
4人 |
2018年12月 |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專項,《CFETR設計軟件的集成及堆芯參數的優化》項目課題3,《CFETR物理設計軟件集成及驗證》。課題研究內容是集成堆芯等離子體物理設計軟件,構建堆芯等離子體物理設計平臺,綜合考慮平衡、穩定性、輸運、臺基物理以及偏濾器物理之間的耦合,實現堆芯等離子體參數的方案的選擇和參數的優化,為工程設計提供參數和要求。課題負責人陳錫熊。 |
等離子體物理專業 |
具有等離子體物理博士學位,要求具有2年及以上海外博士后/訪問學者研究經歷;從事等離子體專業相關工作3年以上;科研能力達到副研究員平均水平。 |
高翔 0551-65594253 xgao@ipp.ac.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中國科學院磁約束聚變理論中心 |
秦宏、劉健課題組 |
等離子體物理、理論物理、加速器物理、計算物理 |
1)有攀登科學高峰的夢想; 2)有刻苦鉆研精神和創新精神; 3)有良好的數學和物理基礎; 4)對基礎理論和方法以及交叉學科有濃厚的興趣。 |
秦宏 0551-63600903 13905607343 hongqin@ustc.edu.cn |
2名 |
2018年12月 |
|
核聚變科學與工程教研室 |
CFETR設計軟件集成與堆芯優化研究(ITER專項,負責人:葉民友) |
聚變堆偏濾器數值模擬研究 |
(1)等離子體物理或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經歷者優先; (2)有相關研究經歷者優先; (3)科研能力上達到或超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平均水平。 |
葉民友 0551-63603224 yemy@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等離子體與壁相互作用研究 |
(1)等離子體物理,金屬材料或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經歷者優先,有相關研究經歷者優先; (3)科研能力上達到或超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平均水平。 |
若干 |
|||||
聚變堆包層物理及材料研究 |
1)核工程專業或金屬材料專業博士學位,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經歷者優先; 2)有相關研究經歷者優先; 3)科研能力上達到或超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平均水平。 |
若干 |
|||||
聚變堆固態氚增殖劑堆內輻照性能研究(ITER專項課題,負責人:陳紅麗) |
熱工水力 |
(1)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經歷者優先; (2)有相關研究經歷者優先; (3)科研能力上達到或超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平均水平。 |
陳紅麗 0551-63607931 hlchen1@ustc.edu.cn |
若干 |
|||
核裂變科學與工程教研室 |
先進反應堆設計軟件研發(國家核電企業專項,負責人:陳紅麗) |
計算機軟件 |
(1)計算機專業博士學位,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經歷者優先; (2)在程序設計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已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具有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者優先; (3)科研能力上達到或超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平均水平。 |
若干 |
|||
核電子學教研室 |
依托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安琪 |
核探測技術與核電子學 |
1.具有博士學位,要求具有2年及以上博士后研究經歷;2.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3.具有本領域較高水平科研能力并能夠勝任本科教學工作;4.特任副研究員要求有2年以上博士后經歷。 |
安琪 0551-6360192 anqi@ustc.edu.cn 曹平 0551-63600234 cpi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2-3名 |
2017年12月 |
|
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教研室 |
本教研室的老師和同學參加下幾個實驗室的工作:計算機模擬及仿真實驗室,輻射測量及劑量學實驗室,輻射防護及屏蔽設計實驗室,輻射醫學物理實驗室,輻射探測教學實驗室。具體信息可見http://www.rmd. |
輻射防護、核科學技術應用、物理、化學 |
具有博士學位,有創新科研能力者優先 |
陳志 0551-63606142 zchen@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8月 |
|
放射醫學物理中心 |
放射醫學物理中心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核科學技術學院為發展我國放射治療和醫學影像事業而成立的科研中心,科研項目涵蓋放療物理、診斷影像物理、核醫學物理,醫學保健物理等方向。具體信息可見 |
放射治療和放射影像學、輻射劑量學、臨床治療計劃設計和評估、蒙特卡羅計算模擬 |
徐榭 0551-63607901 xgxu@ustc.edu.cn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 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
同步輻射光電子能譜測試平臺 |
《平臺主頁》 |
表面物理與化學,主要從事同步輻射光電子能譜技術在表面物理、催化及材料科學等領域的應用 |
博士學位,精通光電子能譜相關技術,具備優秀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工作嚴謹、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具有同步輻射應用研究經歷和超高真空表面科學研究背景者優先。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按聘期制副研究員引進。 |
江芳 0551-63602018/ 63602034 jiangf@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滿為止 |
化學或物理專業背景,主要利用同步輻射光電離質譜技術開展復雜氣相反應機理研究,如燃燒、熱解、催化反應、大氣化學等;研究內容還包括生物大分子光誘導解離、質譜分子成像等 |
具備優秀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工作嚴謹、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具有激光光譜、質譜、同步輻射應用、燃燒、催化、大氣化學等研究經歷者優先。 |
3名 |
|||||
同步輻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測試平臺 |
實驗凝聚態物理,主要從事同步輻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技術在凝聚態物理、量子功能材料等領域的應用 |
博士學位,精通角分辨光電子能譜相關實驗技術,具有豐富同步輻射應用研究經驗,具備優秀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工作嚴謹、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
1名 |
||||
同步輻射光束線工程 |
光學與精密機械,主要從事同步輻射光束線設計、調試與維護 |
博士學位,精通光學設計與精密機械設計,具備優秀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工作嚴謹、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具有同步輻射光束線技術研發經歷者優先。 |
2名 |
||||
- |
宋禮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 1.納米碳材料、二維層狀材料、多維度復合納米結構等多種新型納米材料的可控生長、精細表征、物性探索與新能源應用研究。 2.依托同步輻射光源大科學平臺和自主設計的原位裝置,開展納米材料生長過程和能源器件工作過程的同步輻射動態研究。 負責人:宋禮教授,《主頁》 |
材料 化學 物理 |
1.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性。 2.已經發表過相關英文文章。 |
宋禮 0551-63602102 song2012@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高精度磁場測量系統 |
加速器物理 加速器技術 電磁場 自動化 |
博士或博士后或副高職稱 |
江芳 0551-63602034 jiangf@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電子槍系統 |
加速器物理 加速器技術 |
||||||
磁鐵系統 插入原件系統 |
加速器物理 加速器技術 電磁場 |
||||||
輻射物理及輻射防護 |
輻射物理 輻射安全 |
||||||
微波系統 高頻系統 |
微波 射頻 |
||||||
脈沖功率源 |
脈沖功率 電子學 |
||||||
機械系統 |
機械專業 |
||||||
激光技術 |
激光專業 |
||||||
電源系統 |
電子學 |
||||||
控制系統 |
計算機 自動化 |
||||||
束測系統 |
電子學 加速器技術 |
||||||
束流物理 |
加速器物理 |
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一級 單位 |
二級 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 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 |
依托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部、中科院量子科技卓越創新中心、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負責人: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 |
量子計算、微納工藝、電子學、冷原子物理、超導量子比特、固體缺陷、量子光學 |
相關專業博士 |
潘建偉 pan@ustc.edu.cn 陸朝陽 0551-63607511 cylu@ustc.edu.cn 劉乃樂 0551-63600010 nlliu@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結構與化學生物學研究組 |
化學生物學 |
特任副研究員:具有三年以上國內外著名研究機構博士后研究經驗,熟悉細胞內蛋白質標記技術。 博士后:應屆或畢業兩年內博士,具有化學生物學研究基礎。 |
龔為民 wgong@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結構生物學 |
特任副研究員:具有三年以上國內外著名研究機構博士后研究經驗,熟悉蛋白質晶體學或電子顯微鏡三維重構技術。 博士后:具有三年以上國內外著名研究機構博士后研究經驗,熟悉蛋白質晶體學或電子顯微鏡三維重構技術。 |
||||||
激光痕量探測與精密測量實驗室 |
致力于發展基于激光的高靈敏探測方法。通過對原子、分子、及原子核做精密測量,開展基礎物理、化學研究,并發展在地球環境與安全監測等領域的應用。負責人:盧征天、胡水明、蔣蔚。主頁:http://atta.ustc.edu.cn |
物理、化學物理、光學 |
1.具有博士學位;2.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過有影響的論文,能勝任本專業方向的科研工作;3.掌握所從事領域的國際研究動態,有指導研究生的能力;4.年齡在35周歲以下,特別優秀者可適當放寬。 |
盧征天 ztlu@ustc.edu.cn 胡水明 smhu@ustc.edu.cn 蔣蔚 wjiang1@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ICQD) |
中心的使命是在量子信息和清潔能源兩大領域促進理論與實驗互動性合作的前瞻性研究,并促進國內外在這些領域的實質性合作與交流。負責人:張振宇、朱文光、喬振華。中心網站:http://icqd.ustc.edu.cn |
聘凝聚態物理理論與計算 |
1.已經獲得博士學位或近期即將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專業為物理、材料或者相關學科;2.具有很強的理論/計算技能和從事相關研究的經歷;3.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具有獨立開展工作的科研能力;4.具有敬業精神和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
張振宇 zhangzy@ustc.edu.cn 朱文光 wgzhu@ustc.edu.cn 喬振華 qiao@ustc.edu.cn 崔萍 cuipg@ustc.edu.cn |
5-6名 |
待招滿為止 |
|
- |
曾杰教授課題組,研究方向為納米催化與新能源技術,主要致力于優化納米催化劑的結構特征,揭示催化反應中能量的傳遞方式及催化劑表面構相變化過程,構建新一代用于石油化工和燃料電池等多個領域的催化劑體系。負責人:曾杰。主頁:http://zengnano.ustc.edu.cn/ |
催化化學 |
1、在國內外知名院校或科研機構取得博士學位;2、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過有影響的論文;3、具有電催化、光催化背景的畢業生優先考慮 |
曾杰 0551-63603545 zengj@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Bio-X部和量子物理部為依托,發展新型量子測量技術,研究生物物理和化學過程。負責人:羅毅,杜江峰? |
生物化學物理 |
1.具有博士學位; 2.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過有影響的論文,能勝任本專業方向的科研工作; 3.掌握所從事領域的國際研究動態,有指導研究生的能力; 4.年齡在35周歲以下,特別優秀者可適當放寬。 |
羅毅 63607069 yiluo@ustc.edu.cn 杜江峰 63600039 djf@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依托分子原子部和化學物理系,研究灰霾化學反應機理,提供微觀和宏觀模擬及參量。負責人:胡水明,陳旸,劉世林,羅毅 |
化學反應動力學和霧霾化學 |
胡水明 0551-63606557 smhu@ustc.edu.cn 陳旸 0551-63606619 yangchen@ustc.edu.cn 劉世林 0551-63602323 slliu@ustc.edu.cn |
若干 |
||||
依托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部。負責人:潘建偉,杜江峰 |
量子計算 |
潘建偉 0551-63606572 pan@ustc.edu.cn 杜江峰 0551-63600039 djf@ustc.edu.cn |
若干 |
||||
依托低維物理和化學部。負責人:龔流柱,陳仙輝 |
凝聚態物理 |
龔流柱 0551-63600671 gonglz@ustc.edu.cn 陳仙輝 0551-63601654 chenxh@ustc.edu.cn |
若干 |
||||
計算分子與材料科學研究組,致力于通過電子結構計算與分子模擬等手段對材料結構與物性進行計算表征,對表面生長與催化反應等進行機理探索,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功能材料與器件等的理論設計。研究組負責人為李震宇教授,主頁http://staff.ustc.edu.cn/~zyli/ |
物理化學、凝聚態物理 |
對分子模擬與統計力學有豐富的經驗,同時具有電子結構計算經驗者優先 |
李震宇 0551-63600934 zyli@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部,近期主要研究方向:量子密碼和量子信息、原子系統的量子存儲、多光子干涉實驗、量子基礎和量子信息理論。負責人:潘建偉院士,主頁:http://quantum.ustc.edu.cn |
量子信息、射頻微波、光電子、物理電子 |
精通射頻微波或高速數字電路等電子學技術,能獨立進行電子學儀器的定制開發,有過相關的成功案例。有量子信息相關背景者佳。樂于鉆研技術、敬業愛崗。無博士學位但特別優秀的碩士(三年以上工作經驗)或者本科(五年以上工作經驗)可以按聘期制特任助理研究員引進。 |
江曉 0551-63600323 jiangx@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依托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部,承擔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近期研究方向:基于自旋的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實驗研究,單自旋靈敏度磁共振譜儀研制與應用,納米尺度磁共振研究生物學前沿問題。負責人:杜江峰教授,主頁http://spin.ustc.edu.cn/ |
量子計算,磁共振,物理電子,精密測量,生物物理 |
1.精通電磁場仿真,微波射頻技術,具有基于貼片式的微波電路設計經驗; 2.精通程序編制和軟件開發,具有儀器工控軟件開發成功案例; 3.精通電路設計,精通相關EDA設計軟件,具有高速電路設計能力,具備相關項目經驗; 4.具備FPGA開發經驗,精通Verilog或VHDL語言,具有相關成功項目案例; 樂于解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具備優秀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具有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按聘期制副研究員引進。如無博士學位但特別優秀的碩士(三年以上工作經驗)或者本科(五年以上工作經驗)可以按聘期制特任助理研究員引進。 |
杜江峰 0551-63607672 qcmr@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功能分子體系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組,聚焦于復雜體系內電子運動行為的理論模擬。發展和應用多個尺度的物理與化學基礎理論方法,揭示功能分子、復合材料、生物系統等復雜體系的構效關系,提出電子運動調控和高效利用理念,設計原型材料與器件,研究解決多個物理與化學應用領域(光催化、生物化學、光化學、分子電子學與光子學)中的實際科學問題。研究組負責人為江俊教授,主頁http://staff.ustc.edu.cn/~jiangj1/ |
物理化學、凝聚態物理 |
分子電子學,光化學,光譜模擬,熟悉量子化學、分子動力學或固體物理計算和相關軟件。熟悉和擅長程序編寫者更佳。 |
江俊 0551-63600029 jiangj1@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一級 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系 |
需求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 |
張和平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新型高性能不燃多孔隔熱材料制備研究。《主頁》 |
不燃多孔隔熱材料制備及性能評價 |
材料化學專業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熟悉材料阻燃、納米材料合成及性能表征手段等,能自行設計搭建并運行實驗裝置,具有氣凝膠制備經歷者優先;研究成果顯著,以主要作者在材料、火災、能源等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或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
陳軍 0551-63601651 junchen@ustc.edu.cn |
2人 |
2017年10月 |
飛機火災與滅火劑噴射計算機模擬,飛機火災探測技術研發,飛機防火試驗驗證設備研發 |
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飛機設計等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熟悉飛機防滅火系統設計、飛機火災模擬,以及飛機防火試驗設備等,能自行設計搭建并運行實驗裝置,具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和工程研發經歷者優先;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
2人 |
2017年10月 |
||||
紀杰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復雜建筑(高層地下空間等)火災行為研究《主頁》 |
建筑火災動力學 |
在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工程熱物理、燃燒學等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5周歲,出站不能早于進站后21個月;熟悉火災發生、發展規律,熟悉建筑火災動力學演化理論與方法;研究成果顯著,以主要作者在火災、燃燒、能源等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或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
博士后多人 |
2017年12月 |
|||
劉乃安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森林與城市火災安全研究《主頁》 |
森林與城市火災安全 |
該研究人員需取得博士學位或學歷,擁有傳熱學/燃燒學/安全技術及工程或相關專業背景;具有良好數理基礎,以第一作者在燃燒或能源等領域有影響的學術期刊或國際會議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有團隊合作精神;年齡不超過38周歲。主要職責:1)參與資源和環境安全方向的科研課題,開展相關實驗和理論分析工作并撰寫學術論文;2)參與課題組項目申請;3)參與研究生培育工作等。 |
1-2人 |
2017年8月 |
|||
王海暉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煤以及森林資源火災預防和控制技術研究。《主頁》 |
資源和環境安全 |
該研究人員需取得博士學位或學歷,擁有傳熱學/燃燒學/安全技術及工程或相關專業背景;具有良好數理基礎,以第一作者在燃燒或能源等領域有影響的學術期刊或國際會議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有團隊合作精神;年齡不超過38周歲。主要職責:1)參與資源和環境安全方向的科研課題,開展相關實驗和理論分析工作并撰寫學術論文;2)參與課題組項目申請;3)參與研究生培育工作等。 |
1人 |
2017年10月 |
|||
孫金華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鋰電池和氫能安全方面的研究 《主頁》 |
工業火災 |
在安全工程、工程熱物理、物理、化學、燃燒學等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并具有2年以上研究經歷,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熟悉火災的阻燃、探測、滅火抑爆、危化品洗消、鋰電池安全等,能較為獨立地從事數值模擬或實驗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顯著,以主要作者在火災、燃燒、能源等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或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
特任副研究員2人 |
2018年9月 |
|||
孫金華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鋰電池和氫能安全方面的研究 《主頁》 |
工業火災 |
在安全工程、工程熱物理、物理、化學、燃燒學等領域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0周歲;熟悉火災的阻燃、探測、滅火抑爆、危化品洗消、鋰電池安全等,能較為獨立地從事數值模擬或實驗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顯著,以主要作者在火災、燃燒、能源等領域有影響學術期刊或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
博士后4人 |
2018年9月 |
|||
宋衛國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與綜合防控、行人與疏散動力學研究 《主頁》 |
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與綜合防控、行人與疏散動力學 |
安全工程、電子信息、計算機、工程熱物理等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熟悉公共安全、行人與車輛交通、風險評估、圖像處理與信號處理等,能自行組織開展科學實驗,具有豐富的科研經驗和工程研發經歷者優先;工作嚴謹踏實,并有團隊合作精神。 |
2人 |
2018年9月 |
附件:
高.校人才.網發布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