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7-05-11 瀏覽次數:163
人才回流市場變熱
2012年初,二代測序儀帶來基因組科學大發展,各種臨床應用增加,基因組科學從科研階段走到了民用階段。生物科學檢測技術發生的變化,讓檢測成本大幅下降,市場拐點已經出現。
在法國居里研究所做博士后的中國科學家陳重建回國創業,搭上了產業發展的快車。目前,陳重建創辦的安諾優達無創基因產檢(NIPT)業務占國內10%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行業前三。
與陳重建一樣,多年前出國留學的生物科技人才如今逐漸回流。他們表示,中國的市場巨大、潛力無限。
中國的市場究竟有多大?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藥品終端市場總體規模達13775億元,同比增長7.6%,較2010年增長近2倍。
強勁的市場需求驅動著行業發展。科技部社會發展司生物技術與醫藥處處長張兆豐告訴筆者,“十二五”以來,生物醫藥產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涌現,發展水平穩步提升,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并在部分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不但主營業務收入逐年增長,而且利潤總額也在逐年增長。根據統計,2015年醫藥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885.2億元,同比增長9%,高于全國工業增速8.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2768.2億元,同比增長12.2%,高于全國工業增速14.5個百分點。而各子行業中,生物制品的利潤率增幅尤為明顯。
科技突破新品不斷
生物醫藥產業領域主要包括兩大塊,一個是藥品,另一個是醫療設備,診斷試劑、保健食品等也屬于這個范疇。
在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等扶持政策推動下,醫藥企業創新投入加大、進展突出。張兆豐介紹,當前完成審評審批上市的藥品中,生物制品和中藥獲批上市數量顯著增加。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獲批生產,聚乙二醇修飾干擾素、利奈唑胺、達托霉素等重要治療領域的國產仿制藥獲批,為患者用藥可及性與可支付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一些原先基層買不起、老百姓用不起的高端醫療設備也加快了國產化進程。128層CT、3.0T磁共振、生物工程角膜、3D打印骨科植入物等高端產品獲批上市,MRI、電刺激器等高端產品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原創重要突破。國產醫療器械領域實現全面“突圍”——創新成果呈“井噴式”密集涌現,高技術和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大幅提升,部分產品已在高端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國產品牌的認可度大幅提高,呈現“創新能力從弱到強,重大產品從無到有,關鍵技術從低端到高端,應用環境從不佳到好轉”的良好格局。
我國在醫療領域正逐漸擺脫受制于國外高價藥的困局。我國在肺癌、白血病、耐藥菌防治等領域打破國外專利藥物壟斷后,面對昂貴的外國藥有了議價權。“國產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上市促使國外專利藥物降價超過50%,大幅減輕患者用藥負擔。”新藥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司長秦懷金說。不僅如此,我國技術改造200余種臨床急需品種,涉及15.3%的國家基本藥物,藥品質量明顯提升,滿足了國內百姓的需求。
我國已在若干重要生物醫藥科技領域成功實現技術跨越。張兆豐說,“像診斷試劑、疫苗相關藥物研發,我們都有很好的儲備,在科技層面以及產品研發層面上,也有不錯的積累。我們已經擺脫過去技術受制于人被動局面,有了體系化支撐。不僅已有一批創新藥物成功上市,而且在研的很多產品都是基于最新的前沿技術”。
積極布局創新發展
“近年來,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研究水平穩步提升,生命科學基礎研究不斷深入;生物技術與各領域融合發展,以生物技術創新帶動了生物醫藥、生物制造等的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在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張兆豐說。
然而,我國生物技術發展仍然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張兆豐表示,我國科技創新質量和水平仍需提高,科技支撐產業創新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原創性科學發現和顛覆性技術缺乏,生物大數據應用、新一代基因操作等技術方向研究薄弱,生物資源保護及挖掘不足,基礎研究向產業化轉化的效率急需提高,這些因素都制約著我國生物技術及產業的高質量和快速發展。
“經過長期持續的積累,在生物醫藥領域,科技的進步正在加快向應用領域拓展滲透,向產業領域發展。科技部非常重視,也將推動這方面的發展。”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司長吳遠彬說。
“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迎來大發展。吳遠彬表示,科技部將繼續強化底層的關鍵核心技術布局,包括測序技術、組學技術、生物醫學大數據技術等;同時,將加快推進這些技術向應用領域發展,形成解決方案,服務于產業發展和民生需要。
“我們將選擇產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市場化水平高、開放性強的地區,在‘十三五’期間加快建設5個到10個具有特色優勢、產業規模百億元以上并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生物技術產業專業園區,推動生物技術產業集聚化發展,提高我國創新生物技術的產業轉化能力。”吳遠彬說。
此外,科技部還將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加強生物技術科研平臺和基地的建設,在重大技術創新平臺方面,推進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在戰略資源平臺方面,推進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和人類資源庫、生物醫學和臨床大數據庫的建設等,大力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和軍民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