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簡介
農業基因組研究所(Agricultural Genomes Institute at Shenzhe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GIS),成立于2014年4月24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深圳市合作建設,是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從事農業基因組學基礎及應用研究的國家級科研機構。本所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農業基因組學研究前沿,經過一年的發展,已形成以農業基因組學技術創新體系為核心,圍繞“農業生物組學基礎”、“基因組學與動植物育種”、“基因組學與動植物健康”三大主題,輻射農作物、畜牧、資源與環境三大學科集群的學科體系。目前,基因組所已建成國際一流的高通量測序平臺、全國農業科研系統規模最大的超級計算平臺和農業生物大數據中心、以及功能齊全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平臺。農業基因組所位于深圳市大鵬新區高端旅游風景區內,三面環山,一面向海,風景秀美,空氣清新。總面積約為 2200畝,包含科研實驗樓、行政辦公樓、宿舍樓、育苗溫室和試驗田等完善的配套設施。
基因組學(Genomics)是研究一個物種或一個生物種群乃至群落中所有遺傳物質組成和功能的學科,它以破譯基因組信息為核心,依靠轉錄組、蛋白組、表觀組、代謝組等多維度組學數據的系統分析進行功能研究。其發展水平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衡量科研和產業發展水平的核心和關鍵所在,正驅動著整個生命科學領域的快速發展。由于農業的生物學屬性和種業的重要地位,基因組學被譽為是驅動現代農業基礎研究的“火車頭”,推動農業生物育種跨越式發展的“發射臺”,發展農業大數據戰略的“孵化器”。目前基因組學已被認為是驅動未來經濟的12種顛覆性創新技術之一,在農業方面,基因組學是一項關系到全球25億農民、4萬億美元產業規模的技術,必將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農業宏基因組學創新團隊簡介
農業宏基因組學創新團隊,以農業土壤、畜禽腸道、沼氣發酵和食品生產中的微生物群落為研究對象,通過開發宏基因組學實驗和數據分析創新技術,來揭示主要農業環境中微生物的基因組組成、豐度變化規律和代謝作用機理。農業環境微生物的組成及其變化,對于農業物種的生產產量質量和健康狀況有著重大的影響。然而,農業環境及其所含微生物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導致在微生物細胞分離、
DNA提取純化、測序和數據分析上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創新團隊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針對宏基因組研究中存在的難點,開發新的實驗技術和信息算法,對多層次大規模的農業宏基因組學數據進行系統研究,實現對于農業宏基因組數據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我們希望能夠篩選出有益于農業生產的微生物基因資源,并推動宏基因組技術和成果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農業宏基因組學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樊偉,男,1982年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生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專業,曾在華大基因研究院工作七年,長期從事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主要學術成就有:首次利用第二代測序技術完成高等生物大熊貓基因組研究,首次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完成人類精子和卵子單細胞水平基因組研究,在基因組組裝、基因注釋、變異檢測等生物信息算法開發領域有較深造詣。研究成果發表于Cell、Nature、Science、Bioinformatics等國際期刊,累計引用次數超過1500次,其中大熊貓基因組和人類卵子單細胞基因組研究成果分別入選2010年和2014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三、博士后崗位要求與申請辦法
應聘條件:
1) 具有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理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 有一定的基因組學或生物信息學基礎,主持或參加過基因組研究項目者優先。
3) 能夠進行相對獨立的研究,在本專業領域發表過較高水平學術論文者優先。
4) 能夠熟練的查閱文獻,使用英文交流和寫作。
5) 對科研有濃烈熱情和興趣,有責任心和團隊精神。
待遇條件:
1) 按照中國農科院農業基因組所的相關規定提供博士后的工資和福利待遇。
2) 協助申請深圳市政府每年高達12萬元的博士后津貼。
3) 除規定的待遇外,視工作績效另提供創新團隊的績效獎勵;
4) 出站后可優先推薦留所工作。
申請方法:
請將申請函寄至郵箱:fanwei@caas.cn,要求寫明申請人的個人簡歷及工作經歷和研究成果,主題為“姓名 學校/研究所 應聘崗位”,并提供至少2個推薦人的聯系方式。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鵬飛路7號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
郵 編:518120
電 話:0755-23252463 13713901011
電子郵箱:fanwei@ca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