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2-03-17 瀏覽次數:134
文丨胡煊
醫美行業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2022年央視“3·15”晚會上,醫美速成班亂象被公之于眾:在花費幾千元的學費后,僅僅經過6天培訓,學員們便拿到了所謂的“微整形美容師高級證書”,從而成為了“整形醫師”。
讓人觸目驚心的是,這些學員都是零基礎,且絕大多數人從來沒有接觸過任何醫學知識。“我從來沒拿過針頭,也沒有給別人打過針。”一位參與培訓的學員在鏡頭前表示。
不僅如此,培訓機構的老師還會把醫美藥品批發商的聯系方式發在班級群里,這些學員可以通過批發商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拿到各種針劑,再加價給顧客注射。
差價有多少?一支針劑的拿貨價在1000元出頭,賣給求美者就變成了12800元一支,基本上是10倍之差,妥妥的暴利。
巨大的利潤使得越來越多沒有醫學基礎的人加入進來,他們經過培訓機構速成的“微整形課程”學習后,很快流入到了各個美容機構或整形醫院,開始了“執業之路”。
“這些沒有資質的假醫生在假機構使用不正規的‘三無’產品和醫療器械,給求美者做微整形,這些都是非法操作,對求美者帶來很多身體和心理的傷痛,甚至會造成失明、面癱、毀容等不可逆轉的惡果。”聯合麗格集團董事長李濱告訴動脈網。
例如在央視的報道中,一位名叫小雪的求美者在進行玻尿酸注射時,按正規操作來說應該是進行表皮注射,結果“整形醫師”將針劑注射到血管里面,導致中央動脈阻塞,小雪因此左眼失明和大面積腦梗,造成了終生殘疾。
與小雪相似的案例不計其數,從數據便可一窺問題的嚴重性。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整形美容業興起的10年期間,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而毀容的投訴近2萬起,算起來10年有20萬張臉被毀。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非專業醫師導致的。
可以看見,行業亂象已經嚴重影響了醫美的健康發展。此次被“3·15”晚會重錘,無疑對醫美行業又是一次打擊。我們不禁要問:醫美行業亂象究竟何時止?如何止?
蒙眼狂奔的醫美,
警報已經拉響
近些年來,得益于越來越多年輕人對美的強烈需求,讓醫美行業充滿了想象力。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19年我國醫美用戶達到了1367.2萬人,預測2023年醫美用戶將超2500萬人,4年時間接近翻番。
需求端的擴容撐大了市場規模。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我國醫美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22%,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2024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000億元。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 動脈網制圖
“市場蛋糕”誘人,吸引眾多企業紛紛入局。動脈網在企查查中搜索“醫美診所”發現,成立時間1年以內的就有逾兩萬家,這還不包括每年進行規模擴張的醫美醫院。
激烈競爭背后,核心是因為醫美行業較高的毛利率。蘇寧金融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醫美服務機構的毛利率普遍保持在50%的水平,這意味著做醫美生意有足夠的利潤空間。
但由于入局者眾多,醫美行業“內卷”愈發嚴重,這也導致了當下醫美服務機構獲客成本高企和凈利低下的現狀。
“別看毛利率還不錯,除去銷售和人力費用后,很多醫美服務機構只剩0-10%的凈利率,簡直就是苦活累活。”北京一家醫美服務機構的聯合創始人吳鋒告訴動脈網,“加上很多醫美服務都是一錘子買賣,不良商家通過各種廣告吸引求美者后,就只想著賺錢了。”
惡性競爭下,醫美行業誕生了諸多“黑醫美”機構。根據《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年)》顯示,平均每年因黑醫美致傷致殘人數約為10萬人。
比如在2020年,央視就曝光了一起整形致死的案例。在該事件中,21歲徐州女孩小嬌為了變美,花費了14.5萬元在常州瑤瑤慕妍醫療美容門診部做隆胸、隆鼻及唇部塑形手術。結果手術醫師并沒有在該醫療機構進行注冊和備案,最終因操作失誤導致小嬌命喪手術臺。
而2021年7月,網紅小冉因醫美機構操作不當,在抽脂感染后去世的消息更是引起社會和行業的廣泛關注。“要美變要命”一時成為網友對醫美行業亂象的總結和不滿。
除此之外,醫美市場上還充斥著眾多水貨假貨,嚴重侵害了求美者權益。以輕醫美項目為例,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數據,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類產品中,70%是假貨和水貨。
“假的玻尿酸不會被皮膚吸收,長時間存在體內甚至會引起組織的改變,以及使臉部出現凹凸不平的狀況。更危險的是,有些黑心機構會用奧美定這一被世衛組織列為可疑致癌物的凝膠充當玻尿酸。這是給求美者裝上了‘定時炸彈’,該物質隨時有可能分解并產生劇毒,危及生命安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美醫生告訴動脈網。
正是在亂象叢生之下,蒙眼狂奔的醫美行業警報拉響:除了此次“3·15”晚會曝光培訓速成等輿論監督外,這幾年政策端也頻頻發文整頓醫美行業,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比如在2021年,除國家衛健委等部委持續推動的專項整治工作外,市場監管總局也發布了史上最嚴的醫美廣告監管文件《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自此,廣告、資質、服務等各個醫美環節皆有政策出臺,醫美行業進入全面監管時代。
圖片來源:野馬財經
當然,如果只靠輿論監督和政策監管遠遠不夠,醫美行業的規范化發展更需行業自律和每一個入局者進行自我建設。
重錘之下,
醫美行業亂象如何止?
面對層出不窮的醫美亂象,行業究竟該如何“凈化”?
首先是行業自律行動的發起。作為行業協會,從2020年開始,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與中上游企業和下游的醫美平臺等合作,通過組織相關活動加強對行業自律的宣傳。
再者是醫美機構思路的轉變。“從當前行業合規趨勢及現有政策調整上看,對營銷驅動型的醫美服務機構形成了打壓態勢,行業整頓抓手就是廣告營銷,可以說當前的整治是穩準狠,客觀上迫使全行業回歸醫療。”聯合麗格集團董事長李濱告訴動脈網,若干新政和輿論監督之下,不同類型的機構采取的策略也要有差異化。
對于大型機構,需要將目光鎖定在老客戶維護與再消費之上,這是大型機構的小機會。“穩步前進,不小看小機會,百尺竿頭有寸進都是大事。”除此之外,大型機構要有更高的責任感,為行業抬高天花板貢獻力量,醫美的技術邊界、品項邊界、服務流程邊界需要拓寬。
對于小機構,要有更強的適應突變能力。“因為不變的是技術、組織和客戶;變的是政策環境、消費信心和運營策略。把不變的部分進行優化,就是保持不敗的前提。小機構的技術優勢將在未來的市場上無比重要;只要有優秀的人才與組織,就將優勢轉為利潤。未來,小的醫美機構比的是精細化運營管理到不到位,誰將它做到極致,誰就是最后的贏家。”
平臺企業的布局和管控也極其重要。這是在于,作為求美者與醫美服務機構之間的橋梁,平臺企業能夠減少信息差,并在廣告、資質等多個環節進行把控。
小紅書已于近期啟動新一輪虛假種草治理,本輪治理將醫美品類作為重點整治對象,首批已處置違規筆記27.9萬篇,處罰違規賬號16.8萬個。“小紅書虛假種草治理已經進行到第四輪,我們希望能將虛假種草的治理范圍一步步擴大,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強,治理手段越來越精細。”小紅書虛假種草治理專項負責人表示。
新氧采取的方式是深入產業鏈上下游,在保障正品貨源驗真、維護正品消費權益方面持續發力。醫美查是新氧近年推出的一款精準權威的醫美合規查驗工具,可實時進行一站式醫美機構、醫生合規查驗及藥品儀器驗真。2022年,醫美查使用量峰值日增長超過237%。作為新氧正品保障系統化布局的重要環節,醫美查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真實透明的權威信息,讓醫美消費更便捷、安心。
阿里則在去年發布了“美無憂”標準,其從商家和品類角度,對準入資質、安全性、服務履約做篩選,標準涵蓋了儀器或藥劑采購憑證、醫生從業資質、線下履約服務等維度。同時,阿里也會要求商家簽署承諾函,按標準服務流程保障用戶到院服務。
最后,醫美行業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是重中之重。作為醫美行業的核心資源,醫美醫生一直是比較稀缺的,因此需盡快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做好優質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工作。
于是在去年,教育部提出要鼓勵有條件的學位授予單位可根據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在臨床醫學等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美容醫學相關二級學科。這無疑是一個好的開頭,其為醫美人才培養開啟了新的渠道,尤其是對于年輕醫生來說,醫美專業走進大學,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學習機會。
不難發現,隨著行業自律行動的開展、醫美服務機構的合規化運營、行業平臺的管控加強,以及醫生繼續教育的體系優化,一個更加良性的醫美生態正在逐步構建。
合規化趨勢下,
醫美行業的四大變化與機遇
在輿論監督與嚴厲的政策監管下,醫美行業正朝著規范化的路徑演進。在這個過程中,有四大變化值得每個行業入局者注意。
一是隨著合規要求會越來越高,不合規的醫美服務機構會逐漸被清出市場。“目前醫美中游存在一定行散、亂的局面,各種醫美服務機構眾多,這種情況是很難通過政策實現行業的完全合規。因此行業亟需1-2家真正的龍頭醫美企業來引領行業發展,樹立行業標桿。”銘豐資本合伙人王鎮告訴動脈網,這利于正規機構和正規產品站穩市場,從而促進整個醫美產業的良性發展。
在聯合麗格集團董事總經理慕安看來,醫美合規化發展中一定要“尊重醫生、回歸醫療”。“針對此,聯合麗格的做法是匯聚了一大批卓越的、有自身核心技術優勢的整形美容醫生,以曹誼林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整形美容醫生集團擁有麗格股東醫生百余人,招聘的醫美醫生也有二三百人。”
二是醫美行業將出現更多細分機會,包括私域運營、醫美直播培訓、數字化升級、供應鏈管理等。例如阿里切入了醫美直播領域,并在四川成都武侯她妝小鎮搭建了全國首個“醫美直播產業示范中心”,以培育新的醫美人才和搭建更完整的醫美生態。
三是“醫生責任制”將是醫美行業合規化發展的必經之路。“結合聯合麗格近十年的發展歷程,以及醫美行業發展大趨勢來看,醫療美容行業作為消費型醫療,更需要以醫生為主導,推行‘醫生責任制’,其含義就是醫療機構的法人或實際經營者必須是醫生,同時醫生對自己的治療效果負責,他們在‘醫生聯合創業’的旗幟下,做到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同實現。”慕安表示。
四是在行業不斷集中化的過程中,誕生出的真正合規、有一定規模、可以在行業樹立正向引導的醫美連鎖機構,勢必才會成為資本市場真正被青睞的優質投資標的。“醫美機構的經營合規性、 經營數據的規范性是醫美中游投資的難點和痛點。”銘豐資本合伙人王鎮表示,在行業朝向合規化的發展中,投資機會實則也在變得更穩,因此需要醫美服務機構做好內生發展。
盡管輿論的監督與政策層面的監管變得愈發嚴厲,聯合麗格集團董事長李濱表示仍持續看好醫美市場的前景。“醫美是新消費的重要成員,而新消費的發展,才剛剛起步,加之00后開始加入就業大軍,他們不再把醫美視為隱私,而是生活方式,所以醫美消費會變得更加日常化。”不僅如此,數字化的變革也將帶動醫美業的健康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醫美參與方都在不斷創新與合規化,這將成為醫美行業不斷前進的動力。
所以有理由相信,從野蠻生長到合規經營,醫美行業終將在社會的監督和時間的驗證下完成自身美麗的蛻變。
(原文有刪減)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