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4-12-09 瀏覽次數:35
12月8日,由國際肝移植協會(Internation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Society, ILTS)主辦,我院、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承辦的“2024亞太移植腫瘤會議暨華西移植與再生論壇”在我院舉行,這也是亞太移植腫瘤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肝移植全球適用標準(米蘭標準)制定者、意大利米蘭大學Vincenzo Mazzaferro教授,國際肝移植協會主席Tim Meyer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Gonzalo Sapisochin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周儉等來自中國、新加坡、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印度、意大利、愛爾蘭、西班牙、挪威、埃及、中國香港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48位全球器官移植專家、腫瘤學家和肝病學家參會,共同探討移植腫瘤學前沿熱點和發展趨勢,促進技術交流與合作。我院黨委書記程永忠、副院長吳泓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程永忠書記在致辭中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并簡要介紹了華西醫院的基本情況。他說,華西醫院高度重視國際合作、多學科融合創新,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促進與國際肝移植學會的緊密合作,為醫學事業發展帶來新的希望、為患者帶來更多福祉。
董家鴻院士表示,華西醫院肝移植技術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承辦此次會議,彰顯了其在全球移植領域的影響力。我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器官移植大國,有大量的病例資源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此次會議的舉辦不僅讓中國的移植經驗“走向”世界,而且有利于加強移植相關學科的交流合作。通過在臨床隊列、數據科學、生命科學的融合研究,進一步解析腫瘤移植生物學的特征、提高對移植腫瘤學的認知水平,更好地為腫瘤患者制定精準的移植的策略和方法,推動中國乃至全球移植腫瘤學的發展。
我院副院長、“移植與再生”高峰學科首席科學家吳泓教授,擔任本次大會的共同主席。他表示,這是中國首次舉辦亞太移植腫瘤會議,這既是國際同行對華西在移植腫瘤領域臨床和研究水平的肯定,也為國內學者搭建了與國際交流合作的平臺。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腫瘤研究的深入,移植腫瘤領域相關的共識、標準、指南也應隨之進行更新和調整,這正是召開此次國際會議的初衷和目的。
Vincenzo Mazzaferr教授指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病例數量,高質量的研究需要基于大量的病例數據支持;以中國人為代表的東方人群發病原因、發病機制與西方人群存在差異,制定共識或指南必須基于東西方多個國家的病例數據才能更加完整地回答腫瘤和移植領域的一些難題。
Gonzalo Sapisochin教授表示,近年來,器官移植技術應用于以往認為不可治愈的惡性腫瘤例如膽管癌、結直腸癌肝轉移等疾病,移植學、腫瘤學多學科合作模式顯著提高了腫瘤患者的預后。希望此次會議能為這一領域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形成共識,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大會設一個主論壇和平行論壇,涵蓋主題分享、主題討論、病例分享多種形式,主要內容包括器官移植在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細胞癌、結直腸癌肝轉移中的應用,腫瘤系統治療、器官移植的交叉研究等。會議還就移植腫瘤領域的前沿和熱點話題達成共識,并計劃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
“移植腫瘤學”是一個新興概念,它將移植學、腫瘤學、免疫學、肝病學、胃腸病學和放射學等學科結合在一起,采用多學科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地優化肝膽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尤其是那些通常被認為無法切除的肝膽惡性腫瘤。近十年,隨著世界范圍內器官捐獻意識的普及,捐獻率的不斷升高,以及移植技術的發展,移植腫瘤學這一學科迅速發展,大量腫瘤患者因此獲益。
今年6月,我院啟動“高峰學科”建設工程,“移植與再生”作為第一批入選的“高峰學科”,堅持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引領,發揮優勢、整合資源、促進發展。舉辦2024亞太移植腫瘤會議暨華西移植與再生論壇,旨在通過國際交流合作,打造一流的醫療服務、建設一流的研究平臺、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