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frontend/img2/jj.png)
科研博士后(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static/frontend/img2/jj.png)
職位描述
根據學科建設和科研需要,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現面向國內外公開招收博士后若干名。具體情況如下:
一、院所介紹
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在學科帶頭人陳思平教授的帶領下發展迅速,先后建立了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2007年)、深圳市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2006年)、廣東省生物醫學信息檢測與超聲成像重點實驗室(2011年)、醫學超聲關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2011年),生物醫學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2015年),并于2012年獲批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
學院專業實驗室面積合計3000余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4000余萬元。近三年,承擔科研項目共70余項,研究經費合計9000余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29項,省部級項目8項,市級項目32項。根據深圳大學整體部署和學科規劃,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等將會整體進駐西麗校區,擁有2萬平米建筑面積的專業大樓,教職人員總體規劃達到100人,其中專職教研人員80余人。
二、研究方向
博士后采用聯合培養的方式:工作期間根據研究成果,可申請到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地訪問學習。學院與美國NIH、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等長期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
博士后將以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為導向,可自由選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各相關研究方向。
(1)醫學超聲:在學術帶頭人陳思平教授帶領下,凝聚了一批來自國內外的中青年科研骨干。目前醫學超聲團隊有10余名研究人員,于2011年分別組建醫學超聲關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和廣東省生物醫學信息與超聲成像重點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超過1500余萬元。同時,實驗室與企業合作緊密,可招收企業工作站博士后。研究方向有:超聲成像技術、醫用超聲換能器、超聲聯合微泡分子診療等。
(2)醫學圖像處理:在學術帶頭人汪天富教授的帶領下,凝聚了一批來自國內外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其中教授2人(其中包括中組部千人1人),副教授6人,講師1人。團隊還包括在讀研究生近30名。團隊成員組成合理,在醫學成像技術方面具備較好的工作基礎,尤其在基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醫學圖像處理研究方面具備堅實的工作基礎。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超聲,機器學習及應用,影像技術與圖像處理的應用和計算機輔助診斷等。團隊取得了眾多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獲得了多項國際國內專利,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及省、市的科技獎項。團隊承擔國家、省、部及市級課題30多項,并在IEEETMI、Medical Image Analysis、Radiology、Human BrainMapping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團隊設備先進,擁有價值200萬元的醫學信息高性能刀片式計算工作站,以及并行計算集群系統等相關軟硬件設備。
(3)神經影像:973首席科學家譚力海教授團隊,主要從事基于神經影像技術的人腦處理語言的區域進行精準定位;以人腦語言功能區(特別是漢語言相關)為向導的腦疾病患者個體化顱腦手術入路范式設計與研究;基于基因、腦、行為等多層面的中文失讀癥和漢語口吃患者研究,探尋我國國民語言障礙的特定腦功能異常模式和基因表達;正常成年人大腦的高度可塑性研究;多模態神經影像數據分析與建模;神經工程、腦機接口等。
(4)體外診斷:深圳大學張會生教授團隊,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廣東省科技計劃、廣東省產學研、深圳市重大產業攻關等項目20項,合計經費1500萬,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生化分析、電解質分析等方法與系統研制上取得突破性成果。研究領域包括:分子診斷關鍵技術(數字PCR、第三代基因測序)研究;POCT型體外診斷儀器新型技術(微流控、量子點熒光)研究;有機晶體管、光電管的制備與光譜表征;有機半導體電荷傳輸特性;生物醫學、化學傳感器;微型化體外診斷芯片以及微流控技術等。
(5)醫療電子與康復工程:長期從事醫療電子技術與康復工程的應用研究和開發,致力于醫工結合,與省內多家醫療器械公司和醫院開展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醫療電子及嵌入式技術;多模信息的康復評估、康復機器人與腦機接口、超聲圖像分析和模式識別、呼吸功能檢測與康復、虛擬現實康復訓練、運動功能評測與康復、言語評測與矯治、聽覺評測與康復、個性化和可穿戴康復輔具和計算機輔助康復評定等。
(6)生命信息監測:已經建立心電、腦電、血壓、呼吸氣體、血液動力學、呼吸力學等生命信息測量系統和平臺,適合血液循環系統、呼吸循環系統等方面的研究,該方向已有20多年的研究積累,主導完成國內第一個呼吸氣體測量技術及產品應用,主導完成呼吸功能監測技術及產品應用,主導完成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標準8項,第一發明人獲得國內發明專利15項授權,主要研究內容集中在基于上述完整生命信息監測的數據挖掘、綜合分析、生理狀態分析、疾病綜合診斷等研究。
(7)分子影像與納米醫學:團隊全部由海外留學人員組成,其中客座教授1人,特聘教授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1人。致力于分子影像和納米醫學基礎和臨床轉化研究。團隊承擔國家、市級科研項目多項,包括深圳市孔雀計劃1項,國家面上1項,青年3項,博新計劃1項(深圳大學僅2項,全國200項)。在成立短短時間內,已發表高水平SCI文章16篇,其中JCR1區15篇,包括1篇Chem.Soc. Rev. (IF34.09),4篇Adv. Mater. (IF18.96),4篇ACS Nano (IF13.33),1篇Adv.Drug Deliver. Rev.(IF15.6),2篇文章被為Adv. Mater.選為封面,1篇文章被Nanoscale選為封面。
各方向詳細信息可參考網站:http://bme.szu.edu.cn/
三、應聘條件(要求):
(1)具有或即將獲得生物醫學工程、電子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軟件工程、生物、計算機科學、圖像處理、生物、化學、材料、藥學和醫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博士期間發表高水平SCI論文1篇以上;
(3)在所需的研究方向上有較強的研究經驗和動手能力,并有較強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良好的英文寫作能力;
(4)事業心強,身體健康,年齡35周歲以下,必須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
四、聘期待遇:
(一)深圳市待遇
1、市政府對在站期間完成開題考核和中期考核合格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發放每人每年12萬元的生活補助,一般每季度發放一次,總額不超過24萬元。
2、市政府對博士后出站選擇留(來)深圳從事科研工作,且與本市企事業單位簽訂3年以上勞動(聘用)合同的出站博士后人員,給予30萬元資助,用于出站博士后科研投入或創新創業前期費用。
3、符合深圳市后備級人才條件可以獲得160萬元的住房補貼。
(二)深圳大學待遇
1、深圳大學提供約15萬的綜合年薪(理工科)或約14萬的綜合年薪(文科),同時給予優秀的博士后額外的獎勵。
2、科研獎勵:在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或者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的博士后,深圳大學按規定給予科研獎勵或配套資助。
3、符合學校政策要求的優秀博士后可申請轉為教師。
(三)博士后在站期間可以負責人身份申請各級科研課題資助。
(四)博士后人員進站,可自愿選擇落戶深圳市。選擇落戶深圳市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辦理隨遷入戶。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學等按深圳市相關條例執行。
五、崗位職責
發表JCR一區期刊論文1篇,或JCR二區期刊論文2篇(信息工程類學會推薦的A類國際學術會議論文視同一篇2區),或JCR三、四區期刊論文4篇(工程類學科EI期刊論文4篇)
六、應聘方式:
(1)個人簡歷及反映本人學術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電子文檔;簡歷命名方式:姓名-畢業院校-擬應聘研究方向(或合作導師姓名),請務必按照標準命名。
(2)初審合格者將被通知面試,面試請準備如下材料給專家組審核:a)個人簡歷;b)博士后工作設想;c)學位證明復印件;d)反映本人學術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復印件;e)博士導師或相關領域知名專家推薦信。
七、聯系方式:
陳老師(chenww@szu.edu.cn)
八、申請截止時間:
職位長期有效,至職位招滿為止。
合作導師簽字:
所在院所簽字并蓋章:
流動站/工作站負責人簽字并蓋章:
企業簡介
深圳大學于2008年12月獲教育部批準,開設臨床醫學專業,同年成立深圳大學醫學院。2013年4月,為進一步整合學科資源,優化學科布局,推動深圳大學醫學學科的快速發展,學校組建了深圳大學醫學部。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管又飛教授擔任醫學部主任,全國著名臨床腫瘤學專家、中國腫瘤內科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分會副會長、醫學院院長姜文奇教授兼任副主任,醫學院黨委書記謝苗兼任醫學部副主任。
醫學部以高端、精英、超前、精湛為辦學理念,以小規模、研究型、精英化為建設原則,現有4個本科專業(臨床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醫療器械工程),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醫學工程),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醫學部約60%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醫學科學院三院院士,雙聘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深圳大學特聘教授,鵬城學者,全國高等學校臨床醫學專業評審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公共衛生專業和基礎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評審專家等杰出、知名學者。醫學部積極探索適應21世紀醫學科學發展和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轉變需要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積極探索1(理工學基礎、醫學預科)+5(醫學本科)+4(碩博連讀)十年制精英式醫學高端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面大力推行教學改革,采用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整合課程結合PBL教學模式;實施雙導師制(即每名學生入學后均有一名科研導師與一名臨床導師);并推行三早教學理念,即早期接觸實踐、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科研。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和醫療器械專業采用學科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在培養過程中強調學生的自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學部積極拓展外部辦學空間,與國際醫學教育模式接軌,現正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等聯合構建臨床醫學博士培養體系,并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外一流醫學院校開展了深入的合作。醫學部在努力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同時,大力提升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制定一系列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并大力打造腫瘤、代謝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精神疾病、腎臟疾病和再生醫學等重大疾病方向和前沿學科優勢科研團隊。現擁有深圳大學代謝性疾病研究中心、深圳大學腫瘤研究中心、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醫學超聲關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廣東省生物醫學信息檢測與超聲成像重點實驗室、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變態反應分室等多個重點研究平臺。2012年學部共獲得各類項目7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7項,廣東省科研項目7項,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18項,合同經費共計3357.88萬元。醫學部大力提倡和支持轉化醫學研究,部分成果實現產業化,其中,生化工程中心的重組人心鈉肽(rhANP)項目在2012年底已與生產企業簽署了產業化合同,合同總標的為4300萬元。醫學部在深圳大學后海校區起步,已規劃建設的醫學部校區位于西麗大學城,規劃建筑面積達15萬平方米。直屬附屬學府醫院毗鄰醫學部新校區,與醫學部同步建設,其建設目標是建成與國際接軌的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具有專科特色的綜合型、高端三級甲等教學醫院。百舸爭流,千帆競發。深圳大學醫學部將秉承開拓進取、追求卓越的辦學精神,為建設一流醫學院校而努力奮進!
廣東相關職位: 市場推廣經理 醫藥信息溝通經理(廣州) 銷售總監 醫藥招商經理 質量管理部部長 固體車間主任 設備管理員 質量負責人 商采總監 工藝員
熱門區域招聘: 重慶 北京 上海 浙江 江蘇 廣東 山東 湖南 安徽 河北
廣東招聘企業: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廣東奧博藥業有限公司 廣州肯愛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珠海柯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宏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華聲醫療技術有限公司 廣州市天河區棠下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廣東聯合亞太食品藥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聯合亞太食品藥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職位發布日期: 2016-12-26